胡軫和呂布不由大喜,倉猝下拜領命。胡軫更是對勁的看了張遼一眼。
李儒唸完以後,殿中一時竟悄悄無聲。
張遼趕到畢圭苑後,立時被侍衛領到了行宮大殿當中,殿中已經有十多人,董卓高坐上首,麵色陰沉,上麵是雒陽的各路將領,個個神采凝重。
“射中郎將徐榮,駐守太穀關!”
等世人到齊後,董卓一拍案台,怒道:“關東群賊,幾次造逆,個個該殺!前番剛敗退不久,現在賊首袁紹又發檄文,調集各路逆賊,總計二十萬賊兵,要來攻打雒陽,討伐老夫!”
是以此時提到旋門關駐防時,董卓躊躇了,如果將乾係頗好的徐榮和張遼都放在這裡,落空相互監督和製約,一旦賊兵勢大,二人會不會一併投降呢?
倒是張遼幾次建功,加上張遼本身的表示和李儒的進言,才撤銷了他很多疑慮,不然他早像對待呂布普通,將張遼節製在身邊了。
董卓哼了一聲,冇有說話,他是善於用兵之人,豈能不曉得此中的凶惡,眼睛一掃,看到了下首的張遼,道:“文遠先前大破群賊,功勞卓著,此番可有奇策?”
張遼肅聲道:“稟相國,賊兵勢大,眾將雖英勇,卻不成不防萬一,當速速從河東調遣重兵南下雒陽,仰仗馬隊之上風,與賊決鬥於雒陽二百裡坦途,若不濟,亦可緩緩退入函穀關。”
張遼麵色穩定,究竟上,他此時也冇了在旋門關駐守的心機,乾脆讓給胡軫也罷。
不過這些人全坐在右首,而右首另有七八人,個個很有嚴肅和藹度,明顯是其他大臣,他倒是不認得了。
張遼在胡思亂想,而董卓接著道:“命討寇校尉張遼,駐守軒轅關!”
“相國所慮甚是,張遼此言不當!”胡軫大聲道:“河東不成失,一旦淪陷,賊兵南下弘農,必斷我等後路,當時我等休矣。”
二十萬?!殿中眾將無不麵露驚色!
不過在徐榮和張遼酸棗一戰後,二人威名直漲,加上李蒙暗中報知張遼與徐榮乾係頗好之事,令董卓再次心生戒意,早有將二人分開的設法。
張遼心中不由暗喜,這邊是郭嘉給他出的戰略,讓董卓調河東主力南下雒陽,便可與關東諸侯作戰,又令河東空虛,他圖謀河東之事便輕易了很多。不然河東有董卓五萬兵馬,哪有他調疇昔的機遇。
“命校尉楊定,駐守伊闕關!”
而一旁早已忍耐不住的呂布也道:“關東諸侯,布視之如草芥耳,願提虎狼之師,儘斬其首,獻於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