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朝堂諸公神采一變,紛繁向其望去,暗道何人慾拆黨人之台,畢竟蘇不韋之名,黨人魁首郭泰但是好好誇了一遍。
問明啟事,那寺人隻言皇後氣憤,令其敏捷入宮。伏泉觀之有異,便知有內幕,從懷中取出一塊金餅,塞入寺人手中,那寺人推委不得,便直言道:“君侯不聽忠告,與賊交兵敗退”。君侯還能有誰,唯宋後父親宋酆耳。
在場之人,唯有賈詡眼神淡淡,既不點頭,也不附和,隻是端著酒杯痛飲,似有苦衷,伏泉獵奇,隻覺得其因段熲乃是其同親長輩,言之則失禮,或者其賦性謹慎,決不等閒與外人透露真言。
伏泉道:“唯今之計,百官彈劾已製止不了,既如此,不如設想,讓外朝與寺人相鬥耳。”
伏泉驚奇,問道:“為何?”
外朝士人一向就討厭外戚,不但願外戚過大,分享他們的權益,如果竇武那種出身黨人的外戚還好,而寺人亦然,他們與外戚爭奪天子信賴,中朝權益,當然非常討厭外戚。之前天子無持續任用外戚之意,朝堂被士人與寺人朋分,現在目睹有第三方權勢崛起,能不擔憂?此時宋酆兵敗,這兩類人必然彈劾。
伏泉一樣點頭,王朗所言伍子胥比不過蘇不韋,出自朝野名流,已逝黨人“八顧”之一的郭泰郭林宗之口,其言伍子胥複仇借吳國之兵破故國,而蘇不韋以一人之力,對抗權貴,出世入死,犯險冒禁,終把仇敵活生機死,如同神助,伍子胥不能比其也。
“蘇公先恐有難也,段公必不放過其人,或宗族亦受連累。”
一語說完,伏泉悄悄心驚,的確若如賈詡所言,段熲必不會放過蘇不韋。
有議郎彈劾不其鄉侯、執金吾宋酆一戰而敗,損兵數千,奏請罷其兵權,擇選夫君代替。
賈詡淡淡道:“縱觀段公其人,可謂國朝百戰名將,其出戰,必求勝也,縱使矯詔亦然,今蘇公先不如其意,其又素與李暠和睦,新仇宿恨之下,君觀段公如何?”段熲任遼東屬都城尉時,鮮卑寇邊,其派驛騎假送璽書詔,“令段熲退兵”,撤退路上暗中設伏,全殲來犯鮮卑。
“若如此,便好了。隻是朝會該如何應對?”
酒坊裡,王朗接道:“然也,蘇公先之才,伍子胥亦難比之,段熲其人雖有大功,卻憑藉寺人,苟全繁華,征召公先實乃妄圖耳。”蘇公先即蘇不韋,公先是其表字。
換了一身行裝,畢竟本身身上酒氣燻人,難以見人,便入宮去了。到了長秋宮中,便見宋後呆呆坐於案幾旁,看動手中手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