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和郭嘉叨教對益州兵變家屬的措置。
高順命令,麹家之人,男人不管春秋大小,皆儘斬首;女子全數賣為仆從;大哥色衰的則在虎帳為仆婦;產業充公。
因為餬口前提好了,碰到災年,官府還會佈施,冇有百姓會再自賣為奴或者捨得賣後代為奴的,市場上的仆從代價飛漲。高順本想製止仆從,但是厥後還是冇有公佈詔令,還是順其天然的好,靠市場調劑吧。
但是背叛之罪不在赦免之列,隻如果背叛之罪,不管任何人,皆儘滅族。
再說了,這類事情單靠官府製止是很難製止的。
藉此機遇,高順對十四護將發放丹書金券,可免死三次;十三虎將發放丹書銀券,可免死兩次;二十八良將,發放丹書鐵券,可免死一次;這就是所謂的免死牌,共分為三等,隻發放給有軍功者。
不過郭嘉此舉卻獲咎了統統的士族,是他的逞強行動,導致更多的家屬參與兵變;有些人上書高順,是郭嘉的放縱行動,才導致益州的兵變參與家屬如此浩繁,應當對郭嘉停止獎懲,而不是誇獎。
對於擊殺麹勝者,被封為列侯,食邑一千戶。
顏良、文醜等人申請帶兵進入益州平叛;關羽、張飛等人得知麹義造反,更是以之為恥,誓要滅掉麹家。
參與劫奪等事件者,要接受分歧程度的獎懲;對於平叛有功者,犒賞更加豐富;世人方安下心來,即便被罰俸,內心也無牢騷,石頭終究落地。
擊殺麹義者,為縣侯,食邑兩千戶。
那些武將和他們家屬,而後對高順更是忠心耿耿,使得高順的統治根本更加安穩;他們感受,隻要對高順忠心,好好的辦差,絕對能成心想不到的收成。
他另有一個目標,那便是震懾世人,不要以為他高順珍惜百姓,就不肯意殛斃了,給人留下幸運心機。
統統參與背叛者,皆獎懲三個月的薪俸。
那些人不敢明言,隻得費錢贖回自家女子,不過內心卻謾罵不止;罵麹義廢料,如此本領卻要造反,扳連了大師;罵高順暴虐,連女子都不放過,連白叟都不放過,連小孩都不放過。
很多人幸災樂禍,高順剛一即位,便有如此大範圍的背叛動亂,並且另有他冊封的十四虎將之一麹義參與兵變,這的確是打高順的臉。
高順此舉是把雙刃劍,一是狠辣措置,讓人不要抱有幸運心機,前提無益的時候就背叛,前提倒黴的時候便投奔官府,保住性命;二是這會讓背叛者更加慎重,在背叛前細心籌辦,背叛以後則會兵變到底,加大了平叛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