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道:“文優,封王之事休要再提,君侯乃大漢忠臣,豈能違背高祖的白馬之盟?且君侯得先帝知遇之恩,報效朝廷乃是臣子本分,豈有僭越之想?”
“哼,統共三百萬石糧食,你們打發叫花子呢?一千萬石糧食,一粒都不能少,不然免談。”李儒審配提出的糧食數量非常不滿。
李儒威脅道:“哈哈,洛陽八關、洛陽等地還需求留下大量官兵扼守,而朝廷又冇有這麼多賦稅養兵,留著這些處所也無用,君侯又不肯意要這些處所,還是焚燬的好,如許,大師都不消惦記了。”
時候冇過量久,豫州傳來的動靜卻令董卓大急,忙讓李儒儘快與審配達成和談。
為了包管皇宮和東觀藏書的安然,答應冀州派五百名員工對皇宮和東觀圖書停止保護。
現在董卓已調劑兵力擺設,在虎牢關駐守的是長水校尉種輯,不過他的本部兵馬不敷千人,大部分官兵倒是西涼籍人,他們的家人都已隨董卓南下作為人質。
李儒聽出審配的意義,不要拿朝廷壓人,歸正現在朝廷之事是董卓說了算,彆再狐假虎威,拿朝廷來充麵子,大師都是明白人,被戳穿了他也不臉紅,而是反問道:“哈哈,正南,既然君侯不接管封王,那對買賣洛陽城與東觀圖書館以及弘農郡和河南尹是何意義?”
審配卻不急,這類大事更急不得。
審配一向是高順權勢賣力外事的高官,甚得高順信賴,有很大的決定權,且與李儒已非常熟諳,便當即設席接待。
駐守洛陽的是原駐守虎牢關的校尉樊稠;審配曉得此人乃西涼戰將,對董卓忠心耿耿,冇有策反的能夠。
中郎將胡珍駐守伊闕關,轄製洛陽以及虎牢關等周邊各地守將。
普通貿易和官方來往不得雙方麵中斷。
等審配達到襄陽城的時候,已是興平三年八月初了。
審配接到高順的號令後當即出發,他冇有走河內郡,而是轉道兗州,從虎牢關入洛陽,然後南下襄陽城。
審配也是老油條,一笑化解難堪,“哈哈,文優,何必如此起火?還是說說太師之意吧。”
沿途杳無火食,村落已被焚燬,一片蕭瑟;隻要不時看到的白骨,以及門路兩側大量燒燬的良田,預示此前這裡曾有稠密的火食。
審配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說道:“哈哈,文優體例不錯,歸正那邊已渺無火食,留之無益,若此還能為朝廷節流大量的賦稅,何樂而不為之?”他不信賴李儒會等閒焚燬洛陽,如果他真那樣想的話,也就不消停止構和了;且他也是提示李儒那邊連個百姓都冇有了,要了也冇多大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