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連續傳來,董卓雄師南下荊州,袁術調兵打擊江東,這時,他感受機會成熟,判定脫手。
水軍主力艦隊照顧五千步兵,逆流而上,巡查長江,共同陸上戰役;並按照戰局生長,擇機占據襄安和臨湖兩縣,與舒縣構成犄角之勢,便於防備袁術的反攻。
早有籌辦的中郎將龐德帶領一萬三千馬隊和一萬步兵反擊陰陵城,伶仃駐守鐘離城的紀靈,並在五千水兵的幫部下,篡奪淮河兩岸縣城,以及郡治壽春城。
袁術隨後厚葬孫堅,並免除諸人的罪惡,孫賁等人對其戴德不儘,領受孫堅的馬隊和丹陽兵後,除調出一部分歸他直轄外,殘剩兵馬仍然分由孫賁、黃蓋等人帶領,世人對袁術仍然忠心。
袁術接到彙報,立知大事不好,徐州定是趁火打劫,當即領兵回援,不過等他達到居巢縣的時候,舒城已開門投降;太守袁胤和都尉樂就被俘虜。
但是他們四周皆敵,西與益州牧劉焉反麵,且其日趨遭到涼州牧周飛的威脅;江東劉繇氣力太弱,自保尚且不能,如何援助荊州?豫州軍閥相互進犯,底子有力對外交戰。
魯肅讓廣陵太守李真和都尉孫平帶領一萬步兵留守。
董卓來襲,袁術大喜,這但是落井下石的好機遇;向荊州提出,而後不得乾與揚州事件,荊州軍退出揚州轄區,把柴桑縣轉交給他袁術。
袁術打算的很好,水軍固然打不過荊州,但是對於揚州江東卻綽綽不足,既然如此,那就先圖謀江東,待氣力強大後再戰荊州。
祖茂帶領水軍,率先從荊州黃弓手中領受柴桑縣,作為進入豫章郡的落腳點。
此時,袁術卻墮入了窘境。
不過,貳內心對士族和豪族的痛恨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怪不得董卓和高順不重用士族和豪族,反而到處打壓他們,就是因為他們太幾次無常了,略不重視便背叛起事,而後務必對他們嚴加辦理。
孫堅雖戰死,但是揚州官兵冇有折損很多,氣力仍然強大,魯肅冇有輕舉妄動。
當初,劉表派人歸還孫堅的屍身,並免除了黃祖要求的二十萬石糧食的補償,袁術大喜,隻是他與荊州痛恨太深,豈會與荊州結合?
舒縣地處平原,西部不遠是大彆山,東部不遠是巢湖和持續的丘陵地區,舒縣正擋在二者間的缺口上,他即便想北去援助,門路已被魯肅堵截而冇法通行。
世人欣然領命,現在北方諸侯林立,戰亂不竭,或許開辟江東纔是最好的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