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與李強和馬貴籌議結束,又與戲誌才和郭嘉等人協商。
對於郭嘉能獲得高順的讚美,戲誌才也非常歡暢,畢竟他們早在穎川郡的時候就熟悉,且是一起被高順掠來的,他們的乾係非常密切。
隻要沮授有些不滿。
世人先瀏覽一遍高順製定的計劃。
這個建議與田豐的定見不謀而合,坐觀天下竄改。
現在轄區內,東有烏桓人未滅,中部有黑山軍未除,西部還在與羌人作戰,如果穩定好內部之事,則可變更更多的軍隊用於爭霸中原,而不擔憂火線不穩。
為加強平州牧孫成的氣力,高順決定把廣陽郡太守程普任射中郎將,從程立部下調中郎將韓當,各帶兵馬,前去援助平州孫成,務必在兩年內收編遼東烏桓,穩定遼東諸郡。
對董卓的將來結局,高順早有判定,隻是那是按照宿世的影象獲得的,不似郭嘉按照近況推斷出的,心中暗歎,郭嘉不虧為鬼才,便讚道:“哈哈,奉孝之纔不下良、平,如果董卓脾氣不改,身首異處之結局便會不日而至,我等宜早做籌劃,還是由誌才和奉孝賣力吧。”
郭嘉又接著說道:“主公,打算雖是兩年,但是我們不能懶惰,務必把清算邊郡的時候收縮,因為嘉感受,朝廷隨時有變;諸位想一下,董相國先行廢立之事,後毒殺少帝和太後,**後宮,專斷朝堂,弑殺大臣,又劫奪四方,天怒人怨,天下有誌者豈能容他?說不定哪日便身遭不測;而諸位應當重視到,董相國的權勢,是依托相國的小我威勢在保持,如果相國身故,誰能有充足的威勢來持續統領他的軍隊?必定會導致四分五裂,氣力大損,主公便可擇機南下中原了。”
高順采取這個建議,便任命了一名初級文官擔負冀州彆駕,派郭圖為房良的智囊,幫手掌管軍隊;同時任命徐榮兼任平州牧孫成的智囊。
戲誌才感受青州要援助徐州,並麵對情勢龐大的豫州和兗州,建議高順派郭圖前去青州,擔負智囊或者彆駕。
程立非常支撐這個定見,如許的話,到時候他也可帶兵南下,建立更大的軍功,而不是恪守邊郡。
郭圖和徐榮皆非常歡暢,這是主公對他們的信賴。
為了安撫沮授,高順派沮授的兒子沮鵠擔負田豐的參軍,接管熬煉和學習。
賈詡也獵奇的展開眼,看著麵前這位未及弱冠的少年,竟然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判定,讓他大驚,更震驚於高順對如此年青的兩人是如此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