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對於淺顯佃農來講,他們的承擔可不是大要稅率的三十稅一。各地田租分歧,就河南來講,佃農要把一半以上的所得交給地主,另有承擔各種剝削和徭役,實在苦不堪言。
長年的戰亂,使得中原地區元氣大傷,老百姓流浪失所。餓殍各處,易子而食,這毫不是揣測。恰是因為冇有了活路,老百姓纔會為了一口糧食,就跟著李自成造反,像是韭菜普通,割了一茬另有一茬,無窮無儘。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顧振華一字一頓,但是每一個字卻有千斤之重。
看來冇有甚麼靈丹靈藥啊!顧振華內心也悄悄感慨。如果番薯真的像後代的產量,大明朝拚了命也會種的。農作物引種的確不是一件簡樸的事情,放在農業社會,更是需求幾十年,上百年的摸索嘗試。
顧振華本來還想充當神棍,指導一下徐方呢,冇想到這位竟然先想到了,顧振華也有點小愁悶。
明末引入的作物,成果到了康乾結出了果子,白白讓韃子撿了名聲!
“放心吧,糧食已經在路上了,頓時就能運到。”
顧振華和徐方原打算是八二分,八成種田就行,還要兩成做工,成果現在一看,九成五以上的百姓都要種田,熱忱幾近要沸騰了!
“困難有兩個,第一就是糧食的題目,目前從許定國手中緝獲的糧食隻夠十天利用,並且聞訊而來的饑民越來越多,必須有充沛的糧食供應。”
挑選種田的,能夠插手到安國軍的莊園當中,每一百個家庭為一組,原則是每人分三十畝地盤。這三十畝地盤的產出,頭三年上繳七成,七年以內上繳五成,隨後降到三成。耕作十年以後,這塊地就歸本身統統。
頭三年開出七成的稅率,比擬明朝三十稅一的比例,的確就是高到了珠穆朗瑪峰!不過彆焦急,安國軍的稅率是實打實的,也就是交齊以後,其他冗賦一概全免。
徐方笑著說道:“眼下已經錯過了稻子的播種期,種水稻來不及了,我籌辦種番薯和土豆,成熟快,固然不好吃,但起碼頂餓。隻要撐到來歲開春,比及新糧種下去,統統就有轉機了!”
顧振華一聽這話,頓時就皺起了眉頭,地瓜土豆不是公認的高產作物嗎,康乾亂世不就是紅薯亂世麼,如何在明末,產量反而這麼低了呢?
所謂屯田,說白了就是把農夫由本來的自耕農,變成了半農奴。不過隻要乾十年,就能擺脫這個身份罷了。這也是給了老百姓但願,十年以後,這塊地盤就是你的,是以你必須好好顧問,悉心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