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叔!”
恰是如此,明朝的權力之爭向來跟外戚無緣,文官纔是這個王朝鬥爭的配角。
徐階和李春芳在前,高拱、郭樸和林晧然在後,一行五人走進午門,來到了位於午門和奉天門間的那一片開闊地帶。
裕王的生母杜康妃於嘉靖九年被選入宮,一年後被封“九嬪”的末位,一向不得嘉靖的寵嬖。直至五年後,她纔有身生了裕王,從而有幸被冊封為康妃。
聽到徐階是這個態度,胡應嘉一眾言官亦不好再指責隆慶的不是。實在他們樂意於如此,隻要隆慶帝呈現不當之舉,那麼他們這幫言官纔有事可做,亦能藉此留名青史。
早前的免朝是因為不肯意入住乾清宮,隻是連絡當年乾清宮所上演的壬寅宮變,上麵的官員亦是不好多說。
一些事情實在是冇法製止的,為何現在嘉靖三十二年出了這麼多的“人才”,這是因為當年的主考官是徐階。
徐階是一個老好人形象,在聽到前麵吵喧華鬨的聲音後,當即站出來抬手道:“諸位,請聽老夫一言!”
禮部尚書高儀倒是冷靜地搖了點頭,對隆慶的懶惰顯得非常絕望,虧他還一度覺得隆慶是挽救大明百姓於水火的明君。
在國喪忌諱結束後,隆慶替生母杜康妃恭上諡號“孝恪淵純慈懿恭敬讚天開聖皇後”,並遷葬永陵,設牌位於神霄殿。
林晧然和郭樸不由得互換了一下眼色,心想:方纔在內裡的時候,你可不是如許說的。
僅是過了兩日,隆慶正式冊封陳王妃為皇後,生得一子的側妃李采鳳冊封貴妃,宗子賜名朱翊鈞,並正式編入宗人冊。
固然這些都是帝王的家事,但亦是關乎大明王朝的大事。特彆皇宗子朱翊鈞終因而有了名字,亦是正式進入朱家的宗人冊,為著前麵的冊封太子打下了根本。
顛末天井之時,他昂首望了一眼烏黑的天空,倒是無法地輕歎一聲,而後像平常普通來到飯廳享用廣東特性早點。
在正廳供奉著孔子像,兩側是內閣的六間官舍,閣樓上則是包含《永樂大典》在內的藏書,閣前有東西兩排供司值房、中書舍人和閣吏的辦公之所。
會極門前麵,則是皇城的首要構成部分,除了皇家經筵的停止處所文華殿外,便是內閣的辦公場合——文淵閣。
他們這些人太多都是出身於長林村,人生已經跟林晧然緊密地捆綁到一起,除非因急事返鄉外,卻都會一向跟隨林晧然。
與此同時,胡應嘉等六道廊屬官亦是跟從出去,先是朝著五位閣臣的身影施予一禮,這才轉向西邊的的歸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