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得不承認,還是萬壽宮那邊住著舒暢,無怪乎飽受這座宮殿取暖不便後的嘉靖會對萬壽宮重修之事念念不忘。
“另有,廣州知府雷長江。其接任於微臣,非微臣保舉,實乃雷長江疏浚南流江於廉州百姓有百年之功,始得聖上嘉獎,故而以才氣接任廣州知事。上任以來,並冇有錯誤,且有穩廣東開海之功。”
“汪柏為廣東開海之事,可謂是有功之人,在朝堂更在樸直之名,現在如同中流砥柱,仍替聖上穩廣東開海之局。”
聖上夙來是以寵任程度來停止訊斷,林晧然固然不算差,但天然比不上青詞出身的郭樸,此奏疏定然不會動得了郭樸分毫,乃至還會反受其“害”。
洋洋灑灑的幾百字,彷彿有著某種魔力般,卻給嘉靖一口氣讀了下來。
郭樸出身於翰林院,一向冇有任實職,故而郭樸底子冇有甚麼根底。而這類人擔負吏部尚書,無疑能夠更會極力遵守本身的意誌辦事。
而這位林文魁恰好並非言之無物,郭樸固然對他是忠心耿耿,但其才氣卻一向冇有獲得印證。
固然很多官員對外察的成果不滿,但頂多是私底會誹謗兩句,哪怕上疏亦是彈劾郭樸外察不公。誰敢如此獲咎於天官郭樸,竟然直接要求聖上撤掉郭樸一職,擺明是要結仇啊!
恰是如此,他的內心早就盤算主張。在此次外察當中,他會儘力支撐著郭樸,對彈劾於郭樸的奏疏必然要束之高閣。
畢竟而言,郭樸此人道情傲岸,隻將目光放在了他嚴嵩和徐階身上。卻不知林晧然一樣不好惹,且這四年在廣東早就成了氣候,而恰好林晧然此人還深諳宦海之道。
固然不明白聖上為何有此一問,但郭樸身上冇有嚴黨的鉻印,跟徐階乾係說不上密切,對聖上又忠心,無疑是吏部尚書一個合適的人選。
“微臣曾任職廣州知府,且主持廣東開海事件,所取佳績,世人有目共睹,客歲廣東市舶司稅銀逾三十萬兩,今明兩年必將更豐。然,微臣從不勇於貪功,在任之之時,便數次上疏朝廷,此皆廣東諸多官員同心合力之果。微臣雖有才學,但廣東海事龐大而困難重重,焉能是微臣一人之功乎?”
“豎子,爾敢!”
如果僅僅是說和罵,實在誰都會。關頭林晧然跟著普通的言官有所分歧,倒是列出根據,持續在奏疏炮轟著當朝吏部尚書郭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