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垂死掙紮[第1頁/共5頁]

“元陽廬是作偽罷了,飛卿切莫當真!”

這就是同根分歧命,想想柳宗元在《捕蛇者說》裡描述的捕蛇者,苛政猛於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運氣之慘,讓人顧恤。而六朝時的捕蛇者,卻因為會裝神弄鬼,竟然大富,也是一大異景。

“吳郡朱氏,樂圃以道學鳴,伯良以死節顯,俸佶以孝行稱,何、薛、周諸母以貞操著,而來裔又彬彬詩禮,朱氏可謂有人。”

都明玉進了大堂,奉上了由杜靜之親身謄寫的祈福符篆為禮品,態度不卑不亢,道:“見過朱將軍!”

不好,不能中了此獠奸計!

年青人也是一笑,都明玉再如何不錯,也確切冇法跟號稱武癡的朱睿相提並論。

“哎!”顧允垂首難過,手掌摸索著腰間絲帶,很有無法之意。

鮑熙點了點頭,道:“縱遣伺察,舉罪膠葛,本是縣府該做之事。就是郎君不叮囑,我也當經心極力。”

徐佑笑道:“飛卿是要入台閣的人,若等去官恐要數十年後。”

鮑熙俄然道:“我曾在益州遊曆,確切聽聞有些捕蛇者身具異術,可讓蛇蟲隨笛聲起舞,任東任西,如臂使指,很多愚民覺得神蹟,甘心供奉米帛財物,是以大富……”

顧允撫掌神馳,道:“不可萬裡,安知天下之奇?等卸下這身官服,定要和微之聯袂四方,旅遊各地的人文勝蹟……”

徐佑懇聲道:“此番多虧飛卿脫手互助,不然詹氏一族恐成彆人的囊中之物。”

都明玉一句話將朱氏百年來的名流誇了個遍,就是朱禮聽了,明知他有求於己,言辭一定發自至心,但也不能說個不字,寂然道:“恰是,朱氏能有現在的局麵,全仰仗先君們以道學鳴,以死節顯,後輩鄙人,不敢說有人,隻能戰戰兢兢,不辱先人名號已是萬幸!”

“朱將軍過謙了,不說彆人,單說子愚郎君,在錢塘以一人之力,將天師道逼迫的無所適從,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各種傳聞不一而足,乃至怪誕不經,腦洞大開,不過在船閣的成心指導下,萬條水路歸大海,言論的終究還是指向了天師道揚州治祭酒杜靜之。

“可惜,可惜!”

富春縣在錢塘縣下流一百多千米處,秦時已沿富春江岸置縣,故有此稱呼。自漢以來,朱氏先祖定居這裡,連綿三百餘年,生長成蔚然大族,前後十一世通顯,終成吳中第一姓。

徐佑頭痛起來,推委道:“這個我實在不知,彷彿是其翼在某本古籍上見過,據傳是老子手書真跡,然後憑著影象臨摹描刻了下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