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鄭當時在濟南郡大開殺戒,有商賈為能保命,供出大量涉案者,不但要本地豪強,另有舊河道以北數家。
所謂“可愛之人必有不幸之處”,用到這些貪婪成性、心狠手辣的惡人身上,實屬無稽之談。
從寧中尉處,趙嘉收成不小,總結起來,中間思惟就是一個字:殺!
水患持續近三月,郡內糧庫早已告罄。即便是太守本人,每日也僅能以粥水充饑。現在聞到包子的香味,喉結不自發轉動,饑餓感刹時湧上。想起來時所見,神情又不免黯然。
可惜事難萬全,匈奴集結雄師,戰端隨時會開啟,天子親軍必定要開赴邊塞,冇法全數調來賑災。
魏尚和李廣身為邊郡太守,多年為國保護邊陲,立下赫赫軍功,朝中高低都要給幾分麵子。曹時襲侯爵,尚長公主,他若一同前來,更能添幾分保障。
必須讓這些人明白,他們身負-皇-命,此行統統均為百姓。誰敢在這個關頭行犯警事,官商勾搭,欺上瞞下,損人利己,都將腦袋搬場,必死無疑!
郡官和青壯彌補過食水,長久歇息半晌,除幾人建議高燒,實在對峙不住,不得不返回郡城,餘者無一退走,對峙守在險處,隨時籌辦彌補缺口。
“使君,東郡諸事需使君主持,嘉同天孫還需趕往濟南。”
韓嫣支撐趙嘉,願同他一併擔責。
有這份質料在手,趙嘉行事更有底氣。同韓嫣對比名單,參考天子交給他的名錄,兩人敏捷鎖定三家,決定到達東郡後當即脫手,處理暴徒的同時,給其他豪強一個震懾。
早在水泛時,東郡太守的宗子就落空動靜。次子出城後和兄弟失散,恐也是凶多吉少。
遵循寧成的說法,想要以最短的時候獲得最好的結果,殺雞儆猴感化有限,必須開啟群殺形式,逮住一個殺一家,抓出一家滅全族。
如非北方匈奴異動,其他三營需在長安待命,隨時籌辦奔赴邊郡,魏悅、曹時和李當戶必會請命一同前去。
惡人不值得憐憫。
不猜想,威脅話音剛落,黑壓壓的船隊俄然呈現在水麵,連續停在趙嘉身後。
趙嘉口中的豪強,不但包含受災諸郡,更有舊河道以北的二十多家。
趙嘉和韓嫣除奉旨賑災,另一個任務就是懲辦本地豪強。
在趙嘉的勸說下,東郡太守和主簿吃下剋日來第一頓飽飯。正飲溫水,乍聞趙嘉提及郡內高門豪強,不由得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