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刺蝟團在校場,針鋒相對,誰也何如不了誰。
“天孫,”趙嘉轉過甚,看向不遠處的韓嫣,低聲道,“你之前說的莫非就是此人?”
帶領馬隊的是一名而立之年的男人,麵龐漂亮,身形高壯,手臂特彆長。手持一杆長矛,從其上馬和持矛的模樣來看,絕對不是花架子。
魏悅看向長刀出鞘,籌辦第一個率軍出戰的曹時,見韓嫣已經上前,單手按住趙嘉的肩膀,對他搖了點頭。
“此人不好對於。”趙嘉手按刀柄,走到魏悅身側,低聲道,“是否該提示曹君侯?”
曹時上馬摘掉頭盔,看向劈麵的趙嘉,懊喪道:“如果是阿多和季豫,必不會如此。”
親軍這邊,趙嘉和魏悅各自取出簽枚,對視一眼,同時彎起嘴角。
如之前預感,曹時越是英勇,戰陣就鎖得越緊。隨他衝鋒的三百騎,除雲中騎以外,連上郡馬隊都像是被捆停止腳,左衝右突,殺敵超越兩百,四周的仇敵卻涓滴未見減少,反而像是更多。
五千虎賁以長矛頓地,收回邀戰之聲。
其成果就是,天子實在看不下去,宣佈此戰結束,直接統計戰損,死傷少者勝。
“確是此人。”韓嫣點頭道,“此人最擅步兵,並且善於亂戰,對馬隊虎將有禁止之法,極類當年的淮陰侯。”
四營當中,趙嘉最精步兵。
此人強歸強,曹時也一定會輸。
竇嬰坐在車內, 偶爾轉頭看一眼閉目養神的兵家大佬,思及多日來被虐菜的經曆,不由得為趙嘉等人擔憂。
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等學派大佬主動自發跟上, 都對接下來這場演武很感興趣。說白了, 看熱烈不嫌大, 想親目睹證一下, 兵家幾位對戰天子親兵,究竟誰能更勝一籌。
最首要的是,曹時的韌性極強,“打不死的曹校尉”絕非浪得浮名。相互身為同袍,拜托後背與性命,不管如何都必須賜與信賴。
“阿多說得對。”李當戶按住曹時的肩膀,道,“千人對戰,又失卻先機,死傷相差不到百人,阿時何必妄自陋劣?”
幾人一同從腥風血雨中走出,此前又降服寒冬,在陰山南麓同匈奴鏖戰,堆集豐富經曆。即使來的是兵家大賢,也不該妄自陋劣。
同他有近似設法的,另有堂邑侯陳午和蓋侯王信。兩人的軍事才氣比不上竇嬰,被兵家大佬虐到思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