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麵帶溫暖淺笑,一邊點頭,一邊聽雷遠持續道:“這一批船隊,便是從鹽井產出之地,前去荊州的。遵循左將軍府的要求,水道沿途的城池都要修複船埠,以便鹽府船隊來往。為防觸礁停頓,這批船隻都是輕載;先走一趟熟諳水路,待春夏時再擴大範圍。”
魯肅略一回思,纔想起雷遠另有個江關都尉的職務,乃是千裡峽江上真正的東道主。看來此君轉戰江淮期間,對峽江各地的扶植運營,毫無有忽視;而其治政的用心,也一點都不下於治軍呢。
且不談孫劉聯盟之間,會因為這個尚未出世的孩兒生出多少事端。麵前來講,孫夫人有孕,兩家臣子天然歡樂高興。
“本來如此。”魯肅點頭。
此時正有上千壯丁如蟻,忙著平整空中。固然峽江間氣候濕冷,可壯丁們乾得汗流浹背,很多人乾脆赤著上身繁忙。在通衢北麵的一條岔道上,又有一隊老弱,端著熱氣騰騰的水桶、飯盆,正在往城池方向去,給民伕送水送飯。沿路另有小隊士卒分離各處,保持次序。
兩座堡壘的出入口,都有軍卒防備森嚴。這些軍卒應是江關都尉部屬,看破著和設備程度,與雷遠的本部精銳、馬岱所部馬隊遠遠不如,但麵色都屬紅潤,站崗巡查時的態度也很嚴厲。
堡壘的表麵很精緻,但是看得出來,外牆高而厚,牆外有壕溝,每兩個方向的牆體夾角處預留瞭望樓的位置。一座望樓已經造好了,碎石為底座,然後用龐大原木往上搭了兩層。另有三座望樓臨時闕如,隻要幾輛載著碎石的推車停在四周。
魯肅忍不住再瞥了兩眼,隻見很多船上掛著鹽府燈號。
城池東麵十裡就是俗名梅溪河的東瀼水。昔日公孫述占有蜀地,於東瀼水西岸開墾稻田,水畦延袤百許頃,所產稻米有盛名;而東岸則是瓜疇芋區,也得讚譽。
魯肅和呂岱不由對視一眼。這兩人都是諳熟軍政的熟行,曉得在這深山中大建工程,要耗損多少賦稅物質。之前他們傳聞,諸葛亮在成都周邊大範圍地興建水利,並擴建了錦官城,那畢竟是在益州腹心膏腴之地,投入雖大,總有對應的的產出。雷遠在峽江間搞這些,有甚麼意義?
由這片開闊地起步,一向向東,門路都顛末補葺拓寬,不似先前所經那般盤曲。有幾段門路大抵是舊址坍塌不堪利用了,以是乾脆顛末端重新夯築。新夯築的路麵非常堅固,用的是細砂、碎石、黏土、石灰等異化成的材質,路麵中心隆高,兩側另有專門開挖的排水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