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將他的名字劃掉吧。”劉鼎輕描淡寫的說道。
潘逸皮笑肉不笑的說道:“軍情告急,實在是情非得已,想必王爺今後和他們另有相見的機遇。”
為了滿足火線的物質需求,魚多均已經在壽州構造了後勤部,親身督導後勤運輸。他一方麵集結更多的職員,從各方麵將物質堆積到壽州,然後同一發往汴州。一方麵加快壽州到廬州的門路扶植,但願儘快將這條門路修建起來,加快後勤物質運輸的速率。隻要這段路修好,鷹揚軍的後勤物質,便能夠船運到廬州,然後從廬州用三輪車運送到壽州,在從壽州運輸到火線。
劉鼎隨便的說道:“我還覺得能夠見到昔日的兄弟呢,正籌辦和他們喝兩杯,敘話舊,冇想到,我才方纔解纜,他們又走了,真是可惜啊,實在是太可惜了。”
按照郭禹的陳述,歐淡圭在擔負沔州刺史的時候,事情超卓,隻是沔州太小了,容不下歐淡圭,他籌辦將其調任房州刺史,成果劉鼎搶先一步,將其調任穎州刺史。劉鼎對歐淡圭的要求隻要一點:穎州的公眾儘快自給自足,不消鷹揚軍供應糧食衣物,以免減輕鷹揚軍後勤部分的承擔。
李怡禾說道:“穎州一帶。”
浙西察看使董昌也派人送來部分糧草,表示對鷹揚軍的支撐。隻是他還在清算劉漢宏,就冇有多餘的兵力能夠調派了。他送來的糧食直接從杭州起運,顛末大海,進入長江口,然後經過長江送達巢湖,最後送抵壽州。劉鼎派人對董昌的援助表示感激,預祝他儘快安定浙東。
自從漢末三國以來,中牟就是中原地區最為首要的疆場,這裡是河南中部的交通關鍵,聯絡著汴州和鄭州兩個計謀核心。一旦突厥馬隊占據這裡,則鄭州和汴州的聯絡被堵截,宣武軍也將會被豆割包抄,後續的突厥馬隊奮力跟上,超出中牟,向著陳留、許州兩邊分離進步,宣武軍就真的是垮台了。
當然,都是些客氣話,兩邊真正的對話,必定要等兩人見麵今後才氣展開。潘逸表示,朱溫但願劉鼎儘快達到汴州,他和劉鼎交代防務今後,將儘快前去濟州,在那邊建立批示部,批示宣武軍的主力對抗契丹人。劉鼎重視到了潘逸提到的幾個名字,朱溫將葛從周、鄧天王、孟絕海、霍存、張歸霸、張歸厚等將領全數帶走,隻留下朱珍和牛存節幫手劉鼎。這個安排當然很成心機,因為朱溫帶走的,都是本來黃巢的部下,而留下來的,都是和劉鼎冇有來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