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高大人,恰是高惠連的父親,他站出朝堂道:“啟稟陛下!事發俄然,我大宋要集結兵力,籌辦糧草,起碼需求一個月。”
見皇上一時仍在躊躇,八王爺以退為進道:“若陛下心存疑慮,可做兩手籌辦,一則譴使乞降,責問李元昊背信棄義,興無義之兵,伐我大宋,遭天下共棄,人神共厭。此乃緩兵之計!二則速派救兵集結,兵鋒直指清澗城,到時我雄師蓄勢待發,西夏人也會有所顧慮,不敢冒然行動。是戰是和,就全在陛下的一念之間。就算媾和,我大宋也能據理力圖!”
“陛下,應乞降避戰!以免百姓刻苦。”
“你家初兒他……他在救下祈兒的時候,不幸摔下絕壁,待士卒發明,已經慘遭不幸!”
這幾日朝中民氣惶惑,直到四日以後的早朝,邊關急報送到朝堂,皇上這才急召文武百官在紫宸殿早朝議事。
“眾愛卿,這可如何是好。”
皇上微微垂首,唏噓道:“兩國戰事一起,不幸百姓又要蒙受戰亂之苦,朕心中實在不忍!”
李元昊禦駕親征,威風凜冽,望著西夏雄師源源不竭地朝清澗城打擊。身邊更有擺佈廂軍大王野利遇乞和野利旺榮兄弟,乃至太子寧令哥,也被帶來隨軍觀戰。
“眾愛卿稍安勿躁,容朕想想!”
“殿下大可放心!清澗城城池堅毅,當初便是為了防備西夏入侵所修建,再者我麾下種家軍身經百戰,城中糧草淨水可供應三月不足,更有陛下居中坐鎮,諒那西夏雄師就算圍城,也休想何如我清澗城。”
一旁的左軍大王野利遇乞倉猝跳出來阿諛道:“大王!我西夏此次二十萬雄師攻宋,定能踏平宋朝國土,為大王立下千秋不世之功。”
清澗城頭硝煙滿盈,戰鼓震天,號角不竭,喊殺聲更是不斷於耳。李元昊反身大笑。
八王爺卻急聲催促:“陛下!兵貴神速,清澗城被圍困,危在朝夕,萬不能有所擔擱。不然,城破之下,血流成河,那就糟了!”
“就按八天子所奏!兵部尚書高愛卿安在。”
“快傳太醫!”
高大人躬身謝旨。
“皇兄!那西夏使者團遇襲,不知五皇子現在安危?”
趙祈點頭,抱拳承諾。
“這小小清澗城,豈能擋我西夏雄師!”
如此範圍,西夏定是舉國而戰。
宋軍毫不膽小,城樓之上擂鼓應戰,一時之間,箭如飛蝗,遮天蔽日!趙祈令媛之軀,種世衡萬不敢將他置於險地。不然有所毀傷,不但大宋痛失皇子,軍心也會不穩。他命人將趙祈帶到軍衙安然之處,然後一聲令下,種家軍怒聲喊殺,英勇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