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清此人生性狡猾,可膽量倒是極小的。一見江北諸鎮都倒想潞藩,曉得事已不成為。對他來講,福藩還是潞藩將來究竟是誰做天子同他老劉也冇有任何乾係,誰給的好處多,他就擁戴誰。
高傑部、劉良佐軍反叛,剩下的劉澤清就簡樸了。
“倒是為何?”盧九德不解,按說,本身是福藩白叟,去解福王最好不過。而馬士英和孫元很有私交,兩人見了麵也好說話。
“還能如何樣?”馬士英一臉的猙獰:“高傑圍攻揚州,劉澤清、劉良佐殘虐百姓,命孫元帶兵把他們給剿了。”
可說來也奇特,冒襄壓服高傑底子就冇花多少工夫。即冇有撒出大筆銀子,又冇有給他多少地盤,隻在高傑軍中呆了一天,高傑就完整倒向了東林,並留冒襄在他軍中參讚軍務,做了高傑部的智囊。
盧九德一個激靈:“冇錯,冇錯,我等得搶在前頭。”
“瑤草的意義是孫元的寧鄉軍?”盧九德精力大振,冇錯,孫元但是馬士英的盟友,是盧、馬二人在朝廷外的強援。此人和馬士英私交非常不錯,並且相互的好處又安穩地捆綁在一起。以是,過江以後,盧九德一向冇有去孫元那邊。在他看來,底子就不消去爭奪,到時候最多同孫元說一聲就是了。
這類農夫軍出身的將領心中涓滴冇有信義可言,隻重實利,其他的東西都不在乎。
很快,劉澤清、劉良佐和高傑就同時向朝廷上表,說潞王賢德,又是神宗天子血脈,可擔當大統。至於其他藩王,我們可認不得。要想即位做天子,先問問我等手中的刀槍承諾不承諾。
至於黃德功,就更簡樸了。此人固然脾氣粗暴,和有點認死理,除了對他開出需求的前提以外,史可法隻用兵部的名義給他下一道號令就處理了。
該如何挑選,底子就不是甚麼困難。
傳聞冒襄隻寫了一封信讓使者帶給劉澤清,劉澤清就巴巴兒派他的弟弟劉孔和跑去揚州,宣誓向潞藩儘忠。
馬士英:“現在最關頭的就是搶在高鴻圖、張慎言和史可法的前頭將福王接來,然後送進南都城,這就是所謂的先到先得。現在,東林派去接潞藩的大臣已經上路。幸虧從南京到杭州,然後從杭州回南京路途何止千裡裡。而福王就在淮上,如果行動快,我們還能搶在東林諸公前頭。不然,如果潞王先進南京即位稱帝,一道聖旨下來,我們可都是背叛了。”
據馬士英帶來的動靜說盧九德前腳走,東林黨人就派冒襄去壽州做說客,不但開出和盧、馬一樣的前提,且承諾讓劉良佐部移鎮池粥府建德。壽州本就瘠薄,如何比得上池州如許的富庶之地。因而,花馬劉冇有一句廢話,直接投入了東林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