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當局假惺惺地予以表揚,對馬占山、李春福、焦濟世、夏天方、範曾文等將領各升一級,授予秦時竹勳一名,授予吳俊升勳二位……秦時竹趁熱打鐵,再次增加1個旅的體例,任命薑登選為旅長,陸軍部按例予以批準。各地報紙紛繁頒發批評文章,熱忱稱道國防軍地巨大勝利,統統人均感到揚眉吐氣。
下中午分,一向存眷著戰況生長的秦時竹收到了火線發來的電報:本日淩晨,我騎1師、騎2師建議突擊,率先包抄敵後衛軍隊和批示部,顛末苦戰,全殲包抄圈中之敵,後又按預定計劃,與滿洲裡34旅彙合,將俄軍殘部包抄在郊野一座小村落,顛末狠惡戰役,清除全數殘敵……此役,我軍共毀滅敵軍萬餘(詳細戰果尚在統計中),俘虜數千,除部分留守俄軍因獲得動靜較早,及時溜走外,幾近全殲……我軍喪失尚可,開端統計傷亡數字約在4000擺佈……緝獲多量設備、物質、彈藥等,至此,滿洲裡以西再無俄軍雄師隊。
“計是好計,但袁世凱不吃這一套如何辦?如果我是袁世凱,必定做出倔強的姿勢,一來引發人們好感,二來讓俄國和我們的和談達不成,虧損的還是我們……”
兩天後,處於數萬雄師包抄圈本地俄軍西路個人不顧下級號令。挑選了投降,自少將以下5000餘人成了國防軍的俘虜,俄軍的第二次軍事冒險又以失利而告終,不但如此。敗得比第一次更慘,俄國護路隊除哈爾濱城內部分獲得儲存外,幾近全軍毀滅。
“百裡兄所言極是,現在俄軍東路個人已經毀滅,西路個人和哈爾濱守軍端賴這支軍隊的聲援才勉強支撐,現在我們毀滅了俄軍遠東第五師,等因而抽走了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帥,要痛打落水狗啊!”
軍方的來由很明白:第一,累經大戰,國防軍固然也有所喪失,但總計隻損踐約3個旅擺佈的兵力,冇有傷筋動骨,而這三個旅的喪失換來的倒是仇敵六萬餘人,近四個師的戰果,得失比例與我極其無益;第二,參軍局勢勢上看,因為俄軍護路隊幾近全軍毀滅,整條中東鐵路除哈爾濱以外根基把握在國防軍手中,為了完整打通中東路,需求拿下哈爾濱;第三,即便俄軍再次集結兵力來犯,也不消驚駭,仇敵勢需求從外蒙或滿洲裡一線開端入侵,有充足的時候和空間予以阻截,在軍事佈局上我軍也不落下風。
“這是把雙刃劍,關頭看你如何利用,我們能夠找美國人和英法想體例,由朱爾典逼迫袁世凱讓步豈不比我們更有結果?再說了,袁世凱急需善後大告貸,在這個題目上他不會和俄國叫真。”葛洪義笑著說道,“哪怕逼急了,我們能夠找俄國奧妙構和,通報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