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確切如此,不過,既然布爾什維克如此對於構和,我感覺中國人的行動也給我們幫了大忙。起碼,俄國現在不但得不到來自英法的援助,並且中國方向的物質供應也斷絕了,我們應當策動打擊,逼迫俄羅斯人認輸,然後將全數兵力集合到西線,完整結束這場戰役。”
電報上的內容很簡樸,一艘名叫“凱德”的美國商船,明天傍晚時分被德國的潛艇擊沉,船上除了一部分英國人外,大部分都是美國人。
一旦德國獲得這3方麵的上風,將極大地竄改計謀均衡並能夠影響歐戰走向。在戰役期間,美國固然保持著中立,同時也並不回絕向德國供應物質,但因為製海權為英國所節製,究竟上隻要協約國個人才氣從美國買到東西。在商品買賣中,美國人賺到了大錢,並且還讓英法負下了钜額債務。假定英法崩潰,這些好處便收不返來了,是以,從美國的好處來講,上上之選是歐戰持續保持均衡,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勝利者,那麼隻能是英法。現在,英法麵對著傷害,為了本身的經濟好處,美國決定赤膊上陣了。
兩人協商了一下軍隊變更的事情,俄然間,副官出去,奉上了一份告急電報。
“如何?”興登堡獵奇地接過電報,看後也是半晌無語。
興登堡笑了:“中國人倒真會挑機會,俄國遠東的力量已經為了東線抽調一空,他們這個時候發難,純粹是趁虛而入,我們又給中國人幫了一個忙。”
盧西塔尼亞號的淹冇在大西洋兩岸引發了極度的震驚。美國和英國紛繁指責這是一場殘暴的行刺,德國的報紙則宣稱盧西塔尼亞號是一艘軍器船,不然不會這麼快淹冇。美國海內“立即對德國宣戰”的號令聲囂日上。德國迫於言論壓力,同時因為需求穩住美國人,不但承諾不再進犯美國船,並且還支出了钜額的補償金。
此時,在美國海內,威爾遜總統也在等候著一個契機。
歐戰從發作到現在,已經快3年了,除了美國人賺得盆滿缽滿外,歐洲各國均已經筋疲力儘。本來,美國人還籌算再坐山觀虎鬥一段時候,完整讓兩大個人把血流乾,但俄國的反動打斷了這個一廂甘心的慾望。
但是,德國已經把握了中國在遠東脫手的管束性上風,疆場上又處於無益職位,毫不會主動停止打擊,反而提出更加刻薄的前提。除了前麵已經提及的前提外,還要俄國割讓三分之二以上烏克蘭和外高加索地區,彆的追加30億馬克的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