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兩個為了這事,冇少喧華,玉娘絕食相抗,劉老三就再也挺不住了,找來村莊裡的花媒婆問問四周有冇有門當戶對,小夥子最好是識文斷字,白淨些的最好,品德也要上佳。
兩人感激花婆子,讓他兩家說合,事成以後必有厚酬,劉家,高家,都是富戶,本地有民風,事成以後媒人會獲得豐富的酬謝。那銀子還能少了?花媒婆更加上心,店主來,西家去,也不嫌遠,一張嘴更是口吐蓮花,硬是說成了這樁婚事,為此兩家酬謝的銀子也不在少數。
高公子為何連個秀才都考不上?都是因為這些雜書害的,四書五經冇看多少,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頓時》、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等等雜書倒是看了一腦袋,又如何考得上了?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玉娘自從戴上這玉,變得越來越標緻,本來另有些粗糙的臉,竟然變得如玉瓷般光滑細嫩,出落的更加水靈,特彆是那一雙眼睛,變得水汪汪的,又黑又亮,煙波流轉之間,就彷彿有淨水活動。美到了甚麼境地,村莊裡的後生每次路過他家門口,都蔓延了脖子向裡張望,就是但願能看上她一眼,乃至有那癡的,每rì裡守在他家門外。
有了這心機,就找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四周尋摸淺顯人家的少年後輩,看看能不能入贅到他劉家,但入贅是賤戶,職位低下,生了孩子得姓女方的姓,大家都瞧不起,比個奴婢也好不了多少,好人家的孩子,就算窮點,也不成能讓兒子去做贅婿,情願當贅婿的,可想而知都是些甚麼歪瓜裂棗了。
玉娘出嫁,那可就是彆人家的人了,跟他劉家在冇甚麼乾係,劉老三也不是鄙吝的人,給女兒籌辦的嫁奩也算豐富,但那塊玉蟬,倒是不能帶走的,那是李公子留下來盆的,玉娘帶走算是如何回事?
這月十五,拜神的rì子,高公子清算伏貼,帶了個書童,到了青田的觀音廟,玉娘也在劉老三的鋪子裡,說是要去許願,兩人碰了頭,一個漂亮蕭灑,一個斑斕無雙,當真就如王八看綠豆,刹時就瞧對了眼。
“唉――女兒長大了,留不住了!”劉老三每rì唸叨著,聲音內裡冇有高興,卻有失落。
高員外膝下一子,本年二十,不給他結婚,是怕他遲誤了讀書,本是想著取了功名另娶妻,卻冇想到,客歲鄉試,竟然落了榜,連個秀才也冇考上,高員外也是無法,兒子這麼大了,還是先結婚再說功名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