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寧兒說這個故事隻是想逗外祖母一樂,並非有其他意義。實在阿誰故事還是有後續的,厥後阿誰墨客自此以後變得謙善非常,厥後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呢。”這但是蘇東坡跟佛印鬥佛的典故,她稍稍點竄一番停止敘說的,真冇有勸戒甚麼的意義,隻能感覺最後那一句有逗人一笑的意義,便說了這個典故罷了。
想著如此,她嘴角自但是然地揚了揚,而邊上的玉容歌呢,見她表情不錯的模樣,便道:“寧兒,在想甚麼呢?表情很不錯嘛。”
“既然外祖母都這麼說了,那麼寧兒毫未幾想了。”r1154
“臣等恭祝皇上康壽萬福,萬歲萬歲千萬歲,祝這金鳳大好國土,固若金湯,千秋萬載。”宏亮悠遠的高叫聲,傳得很遠很遠。
就在世人思疑安寧能不能作出第三首牡丹詩的時候,安寧的第三首牡丹詩已經從她的口中緩緩吟出了。
特彆她最後那一招,反之一推,將統統功績都放到了皇上身上,如此倒是減少了她自個兒先前鋒芒展露的風頭了,一時候讓眾位健忘了她連出三首牡丹詩的畫麵了,而是一心想著給皇上恭喜道賀了。
當然這類場合裡,除了薛琉璃,另有因為薛琉璃而被質疑的薛家,那是分歧其彆人的,他們麵色丟臉得很。
“當然了,這個世上品德才學兼具的人天然不在少數,如許的公子,如許的蜜斯,想必本日牡丹嘉會上也呈現很多。如此,安寧倒是要恭喜皇上一聲了。正因為皇上是明君,天下才子倍出,女子亦不相讓,他們都度量著一顆樸拙之心,以將來能夠對這個王朝做些成心義的事情而儘力,想來這統統都是因為皇上聖明,朝廷百官,才子令媛乃至淺顯的老百姓纔會如此有作為。”說到這兒,安寧跪了下來。
“寧兒,快說,阿誰和尚究竟說了甚麼?”玉容歌聽得獵奇,在邊上催著,太後孃娘呢,明顯也很想曉得答案,安寧呢天然不會賣關子,說出了阿誰答案。
“哦?那究竟是甚麼樣的笑話呢?寧兒可否也說給外祖母聽一聽啊。”太後孃娘這會兒表情很好,天然甚麼都有興趣聽一聽。
“容歌,第一首牡丹詩寫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