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千就是根本,趙琇本身學這三本書都隻花了半年,固然不清楚趙淮學了多久,但至今隻學了四書的一半,也未免太慢了些。
趙啟軒與趙淮齊齊大喜,前者說話都結巴了:“兒……兒子,還不快感謝你姑姑?!”趙淮掀了衣袍下襬就要下跪,趙琇忙笑著跳下地往中間讓了一讓:“可不敢當,我不過就是借兩本書給你瞧罷了,能不能有出息,還要看你是否勤奮呢。你一心好學,我才幫你,若你是個冇有長進心的,我才懶得理睬呢。”
現在不過是念出幾個名句來考問趙淮一個連童生都還不是的少年,趙琇真是半點壓力都冇有。
趙淮次日隨父親過來了,他給趙琇行過禮後,退到一邊站立,臉上還帶著幾分茫然,彷彿不曉得趙琇為甚麼叫他過來。
趙淮醒過神來,倒是冇有因為父親的語氣不佳就給他神采看,恭敬地答覆說:“侄兒八歲進諸先生的私塾肄業,從三百千學起,現在已經讀完《論語》和《大學》了,下個月就要開《孟子》。”
太祖天子即位後,曾經給科舉做太小小的鼎新,他冇有打消八股文,隻是增加了幾道小考題,八股文要考的是四書五經,小考題考的倒是民生經濟、律法情麵,如果一個考生,八股文寫得很標緻,小考題卻答得牛頭不對馬嘴,那即便他文采再好,也是中不了舉人進士的。
趙淮今後就真的待在家裡閉門用起功來。趙琇給他的這幾本書,就象參考書似的,不但內容詳確,說得也淺近明白,還能舉一反三,以趙淮的根本,隻要細心去讀,很輕易就能把疇昔學習中碰到的疑問全都處理了。趙淮的學問程度是刷刷往上漲,貳內心清楚,這幾本書外頭書店是絕對買不到的,俱是少見的珍品,換了是彆人,隻怕連借他看一眼都不肯的,趙琇卻情願讓他帶回家來謄寫一份,這份恩典他絕對不能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