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琇也就是歎幾口氣罷了,很快就不再惦記這件事了。方仁珠那邊也有了動靜傳來,說是尚家替她與尚瓊定下了婚期,就在來歲她及笄以後。尚瓊已經是二十出頭的“大齡”青年,尚家斷不成能再遲延他的婚事了。方家處理了長女的婚姻,現在方老爺宦途也垂垂順利,不象前幾年那麼憋悶了,嫁次女也嫁得高興。傳聞現在方太太正在家裡為女兒備嫁呢。
米穎芝趕緊應下了,重新盤點了一次名冊,倒吸了一口冷氣:“這都快有兩百小我了,光是女眷就有近百1
前不久才重新憑藉過來的胡家以及其他郡公爺的舊部。乾係固然還是淡淡的但已規複普通來往的汪家,曾經有過打仗的範本章家,另有胡家的姻親鄭家……至於趙瑋京衛批示使司的同僚以及昔日在刑部時結識的人,循例也是不能怠慢的。若再說到他們在江南時曾經熟諳的官員等等,那就更多了。
趙琇親身盤點了本身的陪嫁,一樣一樣造冊,一式三份地謄寫好,一份留在趙家,一份預備送嫁奩時放在頭一抬裡帶去廣平王府,另有一份自個兒留著平常盤點利用。但凡是陪嫁的小件物品,不管是衣裳金飾還是文玩安排,她都是親身帶人裝的箱,謹慎翼翼,免得有不懂事的小丫頭弄臟弄壞了。
張氏利落地承諾了她,孫媳婦米穎芝卻在公開裡光榮。還好小姑子趙琇的嫁奩早就籌辦齊備了,不然這會子豈不是要跟方家爭起來?威爾斯洋行雖經常有好貨品,但真正的好東西,也就那幾樣。若給了方仁珠,叫趙琇如何辦?米穎芝初掌中饋,摒擋的頭一件大事就是小姑子的婚事,可不敢有些許疏漏。
她拿起祖母與嫂子寫的一張張清單看,見她們擬的來賓,除了趙氏本家屬人外,另有姻親米家那邊的人。張氏孃家一個侄孫剋日也上京入國子監讀書了,他是張大舅公之孫,娶的就是趙家宗房趙璟的嫡長女清姐兒,小伉儷倆天然也要算上。而趙璟之妻沈氏的孃家鬆江沈氏,又有人在京中為官,雖是拐著彎的親戚,但總不能把人漏下了……
米穎芝趕緊讓人把東西拿了上來,倒是一套書,裝潢得整整齊齊的,裡頭是經心印製的書籍。趙琇翻了一翻,驚奇極了,本來這套書彙集的不是彆人的作品,恰是她翻譯的統統西洋冊本選集,有經濟學方麵的,也有詩歌戲劇,另有些說話雜記之類的東西,分門彆類,清算得井井有條。書裡的字句也有人全都重新校訂過了,有些訛奪的處所,也不知他們是尋了甚麼人來幫手,重新補上,再找了印書坊印刷成書。翻著這些猶自披髮著油墨香氣的新書,另有書的封皮上寫的“明知堂仆人”的署名,趙琇俄然感覺本身的鼻子有些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