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瞎子聞言嘲笑起來,他見多識廣,又怎會被這些土人的言語唬住。移屍地的名頭倒是聽過,但那隻是春秋戰國時的巫楚傳說,世上豈能真有移屍地?元墓向來深埋大藏,內裡多有西域的方技防盜,陪葬品並不如中土的天孫貴族豪華,一向以來都不是大夥盜墓賊的首選目標。
逢著峭壁危崖冇法攀登,一人輪番利用兩架蜈蚣掛山梯,鉤在鬆石裂縫裡,便能夠敏捷爬上絕險的峭壁。並且名為“掛山”,也井非隻能用以攀山,“山”和“鬥”都是古墓的代稱,山就是指山陵,因為盜洞或是被火藥粉碎的盜洞狹小,盜墓者很難照顧大型東西進入,能夠分拆組裝的蜈蚣掛山梯,分由世人照顧在身上,便能夠收支自如,不為地形所限。有些古墓是鐵繩懸棺,為了製止地宮滲水,棺槨都被鐵環在墓室中高高吊起,有竹梯為輔,就在倒鬥的過程中省卻了很多力量。這類蜈蚣掛山梯的原型,是從漢朝赤眉軍攻城利用的東西中演變而成,經數十代人千錘百鍊幾次點竄完美,始成本日這般式樣。
說話間天已傍晚,傍晚時啞巴帶了三股人馬混編的步隊趕來,陳瞎子部下的百餘盜眾,雖是臨時拚集而成,但大多都是熟悉的盜賊,雖雜穩定,習練有素。可羅老歪部下的軍隊,根基上是群烏合之眾,這些被選入工兵掘子營的軍卒,不是抽大煙的,就是嫖堂子的,再不然就是耍篩子的,幾近個個都是要錢不要命的傢夥,也隻要他們纔敢盜墓掘塚,毫無忌諱。
陳瞎子見人馬齊備,此人一多動靜就大了,不成擔擱,必須儘快行動,當下命世人先以硃砂浸過的紅綾繫了左臂,以便三隊人馬相互辨認,隨後在義莊四周安營,歇息到半夜時分開拔。將近千人的步隊,在領導的引領下,牽騾拽馬,帶上很多的輜重,藉著月色,浩浩大蕩地開赴瓶山。為了封閉動靜,凡是沿途趕上的人,不問夷漢,儘數捉了,充做腳伕隨軍而行。第二每天剛矇矇亮,工兵掘子營就到了瓶山山口處的地門。
群盜並冇有在山口處發掘墓門,還是想來點費事的,直接從山顛的斷崖上切入古墳場宮。山道盤曲峻峭,馬匹到了半山腰處就巳經上不去了,隻好將需求的物質都由腳伕挑了,長長的步隊沿著青石古道婉蜒上山,重新裡回顧望去,如同一條黃龍攀著古瓶向上爬動。
時候久了,瓶山岩石泥土裡就得了能化屍消骨的藥氣,山裡埋的屍身都隻剩一股氤氳屍氣,跟著地脈之氣流轉挪動,蹤跡不定,故名移屍地。隻要山腹中那元朝將軍的古屍是因為中了洞人邪術而死,殭屍難以腐臭,又得了墓中靈藥的藥力,形煉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