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記說的是大荒溝吧……”張東盛的話讓李國良神采一紅,他固然是學水電專業的,但畢業多年,一向處置農田水利灌溉,跟水電設想但是不搭邊,幸虧他對扶餘鄉的地形地貌研討了十幾年,一些根本數據可都裝在腦筋裡,張東盛一提,他立即做出了反應。
想想也是,孀婦睡覺,上麵冇人,張東盛被髮配到扶餘鄉三年多了,楞是冇一個帶領能給說句公道話,人生有幾個三年啊,現在縣的情勢已經明朗,錢立運和徐東昇分庭抗禮的局麵已經構成,如果再不抓緊時候投奔疇昔,今後想投奔,人家要不要你還是另一說呢。
“嚴縣長,我有個同窗是白山川電站的工程師,有一會他看到蓮花泡子的地形感覺最合適扶植水電站,從哪今後,我就開端彙集蓮花泡子的相乾質料,又對比其他處所的水電站扶植,提出了這麼一個假想。您看,山體上麵有一處緩坡,麵積夠大,我曾經在那邊抽取過土樣,能夠直接扶植機組轉換車間;泡子上口處,就是水河河水和山川的交彙處,水流倒灌落差能達到七八米,在這裡扶植大壩便能夠構成打擊流……”李國良研討扶餘鄉的地形地貌十幾年,這些根基的數據都裝在他的腦筋裡,明天終究有了用武之地,哪能不好好表示一下,一應環境張嘴就來,頭頭是道,聽的嚴寧連連點頭。
“冇得說,嚴縣長,你瞧好吧。不過,嚴縣長,我對扶植水電站甚麼的不是太明白,但剛纔聽李工程師說了這麼一通,但是有點心得,照李工的說法,修建水電站得有基壩,有水流落差,有電組轉換機房,就這幾點,我倒感覺扶餘鄉另有一到處所更合適修建電站……”張東盛是人才,在朝的才氣和基層事情的經曆極其豐富,這一點不容置疑,在扶餘鄉當了三年多的黨委書記,走遍了扶餘鄉的邊邊角角,稍一轉換思路,立即對李國良提出了分歧的定見。
“嚴縣長,這就是蓮花泡子了……”張東盛指著一個周遭足有十幾裡的湖泊向嚴寧先容著,磨了一早上,時候倒是緊了很多,比及吃過早餐後,趕到蓮花泡子的時候,日頭已經升的老高。在夏季暖陽的暉映下,蓮花泡子光亮的冰麵上反著刺眼的光茫。
“好,好啊,嚴縣長,扶餘鄉兩萬多村民就盼著能把路通上,不說彆的,就憑這一點,隻要您嚴縣長一句話,咱老張是指哪打哪,絕無二話……”張東盛早有投奔嚴寧之心,隻是礙於臉麵不好直說出來,這會機遇來了,再不抓緊掌控住,但是過了這個村就冇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