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若菡對峙,沈默天然不會再說甚麼,用過早餐便在柔孃的奉侍下換上狀元冠服,接過官帽,便上馬車去接了諸陶二人,一齊往吏部去了。
兩邊職位太差異,他隻能忍耐並禱告時候快快流逝,從速結束這段愁悶,誰知更愁悶的還在背麵,隻聽李默嘲笑道:“你們必定在想,臨時忍一忍,歸正又不是這臭臉尚書的屬官。那你們就錯了,本官除了吏部尚書外,還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就是翰林院院長,固然冇甚麼權力,但統統翰林的操評都掌於他一人之手,而一份惡評足以讓人出息儘毀,就是如答應駭。
沈默笑道:“就這幾日瞎忙活,比及了翰林院,整天閒得用飯不消放鹽。”說著一臉‘你辦事,我放心’道:“這事兒你點頭就行,我必定對勁。”
“我們要去的是文選司,”諸大綬笑道:“但願能趕上功德吧。”
第二等三十六人,選庶吉人。獲得進翰林院持續學習三年的機遇,期間由翰林內經曆豐富者為教習,研討各種文史文籍,並學習如何措置政務。三年後‘散館’測驗,成績優良者留館,授翰林編修或檢驗,正式成為三鼎甲那樣的翰林,然後沿著他們走過的門路進步。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處所任官的。
月尾這天,吏部便在衙門外的粉牆上,吊掛起了新科進士的分派名單,加上三鼎甲那一等,成績共分四等。最末等的一百九十名,發送處所各省級衙門觀政,一欸縣令或者劃一品級出缺,省裡便必須立即分派,不必像科貢官那樣,捧了卵子過橋,兢兢業業,還得送禮走乾係,不然非得把板凳坐穿不成。
若菡掩口笑道:“恭喜翰林老爺。”
被鋒芒所指的沈默卻很淡然,還溫言安慰兩個兄弟道:“這傢夥是著名的嘴臭,會叫的狗不咬人,讓他叫去吧。”顛末那麼多的事情,人間磨難喜悲他都深深體味過了,一顆心早已經磨練的古井不波,底子不會為了彆人的惡語相向動氣,哪怕是足以讓他從天國墜到天國的吏部尚書兼頂頭下屬的惡言,也是如此。
陶大臨一向很聽沈默的,聞言扮個鬼臉道:“這我曉得,又不是三歲孩子了。”說著嘿嘿一笑道:“他們還說,吏部四司是‘喜怒哀樂’。”
第三等的一百七十一名進士,則被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首要衙門觀政,稱為觀政進士,也就是去端茶倒水,學著當差,等京察出缺後,隨即補上。也有實在等不上缺的,外放處所當一方父母官,因為在京裡混了幾年,多少有些人脈,任官的處所多數比第四等的好,升遷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