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言將手上的盒子遞疇昔,笑道:“那天然是好,隻是當時說這份文詔是急需,本想鈔繕一份文詔送過來,誰曉得鈔繕了一半……”顧言像是有些欲言又止,而立馬又暴露一絲少年人的不美意義來:“這個盒子裝得是陸宣公的親筆。”
宋敏求臉上訝異之色更濃:“催的急?我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聽聞這盒子裡的是真跡,宋敏求不由得又往那盒子裡看了兩眼。而後對顧言正色道:“顧校書,修書一事,最忌急功近利,況真跡如有毀傷,甚是不美。有勞你跑這一趟了,這幾日,我能夠還要去秘閣查詢一些文稿。顧校書如果有閒暇,便將文稿再謄抄一份,過兩日,我會親身去取。”又取了裝文稿的盒子,蓋好了遞給顧言,又道了聲有勞。
“次道。”呂夏卿笑道,“你倒是來了。”又向兩人做了先容,“這是今科探花,校書郎、編校秘閣冊本,寫了《四書》的那位顧言顧遇之。”又略側過身,“這位是史館修撰宋敏求宋次道。”
顧言略有些難堪,他對‘次道’完整冇有甚麼印象,宋宣獻有些耳熟,卻也記不清。隻是聽這話,像是宋次道是那位諡號宣獻的人的兒子。不過這些也不如何打緊。
那人有些無法的把手上的書放下,站起家來,對著顧言微微一笑,算是打了號召:“我也未曾聽過這事。”又有些抱怨的看了一眼呂夏卿:“縉叔,我如果曉得,哪有不出聲的?”
蘇頌點點頭:“顧遇之平時舉止也算穩妥細心,我看他的模樣,想必也認識到此舉不當。不過我看他到底是冇將那人身份申明,到也有些君子之風。”說完,他又淺笑道,“如果我再年青二十歲,我必定也是不平氣的。就算是現在,想想那部《四書》……”轉眼看到一旁的宋敏求眉頭微皺,又問道:“次道還是在為王相的身材憂心?”宋敏求點點頭:“當年王相保舉,敏求或不敢忘。”呂蘇兩人又安撫了幾句,垂垂的話題又扯到彆的方麵去了。
蘇頌笑道:“陸宣公的親筆,我還真冇看過,現在倒有機遇一飽眼福。”說完,回到桌旁,翻開了盒子,謹慎的將文詔一張張取出來看了,又放回盒子裡。“果是陸宣公的文風。”
顧談笑著接疇昔,又與諸位一一道彆,便分開了。
呂夏卿笑道:“隻怕你看書的時候,莫要說我們的說話,就是官家派人來宣召,你也聽不到。”
宋敏求為長為尊,顧言向宋敏求行了個禮,宋敏求也當真回了半禮。宋敏求看了幾眼還冇蓋蓋子的盒子裡的文詔。帶著些驚奇:“陸宣公的文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