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卡斯丁哥尼還在記錄相乾數據的時候,埃裡克已經畫好了一張草圖,俯視圖中,機翼麵積龐大,機身也跟著擴大很多。
“質料的題目我會想體例的,你的任務就是處理好飛機的設想。”埃裡克不擔憂發動機的題目。德國現在並不貧乏有色金屬,在中原的開采一向冇有間斷,並且每月都有一些晉升。
四號坦克的研發打算是高度保密的,寶馬公司並冇有打仗過,從發動機到整車外型,加上車載的統統兵器設備都冇有寶馬公司參與,以是,卡斯丁哥尼底子無從得知這類坦克的任何數據。因而,勃勞希契翻出了本身的條記本,將四號的數據揭示給了卡斯丁哥尼。
“我想曉得總統先生要裝載甚麼樣的坦克?一次性要裝載多少?”卡斯丁哥尼不愧是設想師出世,一下就抓住了要點。
卡斯丁哥尼不曉得埃裡克要多大,裝坦克?裝一輛三號?還是裝十輛?這二者不同實在是天差地彆。
煤能打算也是在分解油以後,停止了幾個項目整合,此中就包含了“分解油”和“煤分化”。
“你冇看錯,這個處所就是門扉,是整機獨一的收支口。”埃裡克解釋道。
如果每年耗損200萬噸鋁還不叫可駭,那麼一向冇有停歇下來的基建、造船業、兵產業、海內產業區等等內鬨的鋼鐵產量7400萬噸,就連美都城瞠目結舌。是以,必須從美國和匈牙利不竭入口大量的鋁礦和鋁塊支撐海內產能。
卡斯丁哥尼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這點事情哪能瞞得住國度諜報機構?
同年,德國整年產煤量因為發電的需求,已經增至18億噸。但很少有人曉得,18億噸的煤炭並非全都用在了發電上,幾近一半以上用來支撐“煤能打算”。
1920年的鋼產量為7000多萬噸,還需求入口近千萬噸彌補空缺。這倒並非申明德國的內需必然需求這麼多質料,而是因為德國在埃裡克的佈局下,有太多的各種隱形打算,諸如大噸位船舶,大型浮船廠等等。
卡斯丁哥尼有瞭如許一張草圖,心中也就有了譜,頓時信心大增。不過,接下來並非統統題目都獲得體味決,真正的困難還在前麵。
“這設法就是剛纔纔有的,誠懇講,我現在也冇有一個完整的計劃,隻能算對你提這麼個要求,這類飛機的關頭就是要大,要有續航才氣和超強的穩定性。”埃裡克有些難為情,因為這個要求確切很難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