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師現在不再擔憂有洋鬼子來,自是歡樂地接管了慈禧太後的安排,在就近處所住了下來。

因為此地本來蕭瑟,新近又受義和團、西逃潰兵等的頻頻打劫,乃至十室九空,且少有的幾間民房業已坍塌,上高低下一千多人,隻得借廢廟一宿。

水是充沛的,任他們喝,從都城解纜到現在,這一行人,從慈禧太後到小小兵卒,總算縱情地喝了一次水。水喝好後,又吃了一些小米粥。

居庸關外的一座破廟,圍牆四周露風,正殿大有將傾之勢,全部寺院空空如也;正殿前麵有一排供和尚居住的低房,因為兵荒馬亂,此中和尚儘數出逃,使寺院內顯得暮氣沉沉,到了夜裡,則更是陰沉可駭。

“七十裡。”人叢中有人答覆。

水喝夠了,肚子填飽了,該舒舒暢服地歇息一下吧!慈禧太後也這麼想,但是她擔憂此地還不平安,因而便問道:

慈禧太後和光緒天子,帶領著他們的“巡狩”之旅,“西岸”之眾,出京師,經貫市、南口、關溝,驚魂不決;又出居庸關,踟躇進步。

居庸關已經近在麵前,時候也不早了,李連英決定在入夜前通過居庸關。因而從車伕到兵卒,全都鼓起勇氣,在入夜前通過了居庸關。

“走了一天,才走七十多裡,的確如同冇有走一樣。我老了,冇有乾係。如果有個三長兩短,天子如何辦?如果天子在這路上出了岔子,我們如何對得起天下的臣民,更叫我死了,如何去見列祖列宗……”慈禧太後說到這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哀痛,不由痛哭起來。

過了居庸關,天就黑了下來。因為這一段路極是難走,慈禧太後決定就在此處再宿一夜,養養精力,以便再行。

慈禧太後自逃出京師以後,一天多的時候裡,疲於奔命,饑腸漉漉,到了岔道,好不輕易有了吃住。住的雖是破廟,但畢竟這裡離都城遠多了。(未完待續。)

李連英見此,便將皇太後、皇上出逃的動靜奉告了二人,並傾訴了兩宮現在的困難,但願他們能找一些水和弄一些吃的。

眼看著天氣已晚,遠處佛傳來了幾聲槍響,怠倦的人們卻尚未找到用飯和過夜的處所,真有“叫每天不該,哭地地不靈”的感受,想起昔日宮裡的餬口,慈禧太後心中好不難受。

當夜,怠倦的流亡者們和他們的騾馬一起,暫歇於居庸關外的岔道(地名)。

“有甚麼不能走的?”慈禧太後態度很果斷,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