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心要硬。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君臣是君巨,叔侄是叔侄。彆把這統統都攪和在一起,做起事來就會有分寸了。”
而珍嬪卻不待他置可否,已經竄改腰肢,捧來一個青花小瓷缸,內裡是調淡了的****。
語音清脆,真有嚦嚦鶯聲之感,加上她那嬌憨的神情,天子未曾飲蜜,便已甜到心頭。
“有主子的教員文廷式,他的才華最大。”
“親爸爸住在頤和園後,兒臣每天去給親爸爸存候!”
上麵是炕床,宜於躺而不宜於坐,坐著兩麵對空,不如在椅子上靠著舒暢,天子便即笑道:“就這兒很好。你倒碗茶給朕喝!”
天子不敢待得時候長了,這時起家拜彆,翊坤宮上高低下,跪送如儀。
“是。”
一夜疇昔,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的最後一天,也是皇後初度朝見太後的一天,這天也是天子親祭社稷的日子。外務府官員分幾處顧問,忙得不成開交,當然最要緊的是顧問慈寧宮的典禮。
“兒臣本身獨立措置政事,隻怕有些事會措置不好。”光緒天子誠惶誠恐地說道。
“客歲朕嗓子不舒暢,也喝菊花茶,感覺不如這個好。”
“心硬?”
“菊花茶消食敗火,很好。”
“妾身喝的是菊花茶。”珍嬪答說,“隻怕皇上喝不慣。”
“都說長善在廣州的時候,風雅好客,很有些有才華的,在他那邊。倒是些甚麼人呀?”
怪不得滿朝文武親貴大臣,樸重的也好,有才調的也好,都對慈禧太後那麼害怕、那麼馴良?而慈禧太後說的話、做的事,也有極不高超的處所,卻何故不傷威望?
天子看看她們姊妹倆,十五歲的瑾嬪,已有大人的模樣,十三歲的珍嬪,稚氣多少未脫,不象是肚子裡有墨水的,以是又問:“那姓文的教了你們幾年書?”
瑾嬪以為不出甚麼事,這當然很好,但她還是不放心,提示她mm道:“今後說話還是要重視些得好。”
“這也是實話,哀家也遇見過如許的景象。”慈禧太後說道,“這個時候,隻要你心硬一點就行了。不然,那怕是嫡親,也會有定見。”
從仲春初三起,是連續串的慶典。起首是親政受賀,第二天是大婚受賀。都是天子先率王公百官在慈寧宮外向皇太後行了禮,然後在太和殿受賀。
“從剛一開端我就不讓你胡說話。你看此次,差點鬨出一個大亂子來。”
“是你的教員?”天子感覺很別緻似的,轉臉問瑾嬪,“也是你的教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