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局勢一變,人到用時方恨少啊。”李子昌感慨了一句,正色道,“現在恰好先拘著妙兒和娟兒學一陣子端方,等來歲春闈以後,再放她們出來,本來也不急著給妙兒訂婚事,不過是先放出風聲,看有冇合適的人家能入眼。現在……你先把鏘兒的婚事看起來罷。”
和聰明人說話不累。
李府好,李英歌和李承銘才氣好。
謝氏一聽就明白了。
李府屬清貴,而聯婚是最快最有效的手腕。
皇家事,當真是本爛賬。
李子昌心頭微鬆,點頭道,“依我看,最有能夠進兵部的就是武王殿下和乾王殿下。這事也快了,等武王殿下、和王殿下搬出宮,皇上就會下明旨。不管乾王殿下進哪個衙門,他和太子殿下是親兄弟,在外人眼裡,我們都在太子殿下這條船上,之前要避諱低調,今後少不得要為自家多籌算,也要為兩位殿下分憂著力……”
六皇子的生母是四妃之一的明妃,明妃徐氏是太後的孃家侄女,雖不見得太後待她有多靠近,但這重家世到底分歧,這些年模糊有啟陽帝獨寵明妃的傳聞。
當年蕭寒潛封親王,但是啟陽帝親身擬的封號。
皇後多年夙願得償,將二皇子推上了儲君之位,啟陽帝轉頭就寵幸起明妃,更把六皇子帶在身邊教誨,不亞於明晃晃的打皇後和太子的臉,這是仍在和皇後暗鬥,暗搓搓地打擂台呢。
中年天子青年太子,半道換儲君的事,史上可很多見。
李子昌倒也冇亂大端方,隻允她們在角門、側門放了幾小我,美其名曰便利她們看顧搬去外院的李鏘、李銓。
“除了過年那幾天正日子外,傳聞皇上都宿在明妃娘孃的宮裡。”李子昌眉頭微皺,似慨似歎道,“除夕那天皇上倉促去了禦書房,昌和殿鬨出的事不了了之,以後就下了冊立太子的旨意,此中有甚麼事誰敢胡亂刺探……倒是六皇子殿下,這幾平常被皇上招去禦書房,親身教誨課業。”
李子昌想了想,遂了謝氏的意,不甚耐煩道,“你如果有合適的人選,就交給李福,讓他安排到門上,我也冇空總盯著府裡的事,你就多管些事罷。”
不愧是早有籌辦,從下旨到選址、擬封號、搬家前後不到半個月。
謝氏明白李子昌的意義。
姨娘們住在群芳院,西偏院無異於李府內的冷宮,誰出來就彆想再翻身出來。
謝氏就皺眉道,“六皇子殿下剛十三,比及能入朝觀政起碼也要三兩年後,到時不說太子殿下,就是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也站穩腳根了……再有乾王殿下,三位親王年後要進哪個衙門,可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