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聞言忙點頭,忍不住擊節大讚道,“都刺探清楚了。是戶部左侍郎在西郊的彆業出了事,外頭圍著的滿是官府的兵丁。看服色,不但有戶部的小吏,另有大理寺的人。擺佈的彆業都被嚇得不敢出門刺探。
在李英歌看來,蕭寒潛這四年冇有半點長進,的確又霸道又老練。
李英歌抿嘴淺笑,即不附和,也冇有否定。
隻是內容實在讓李英歌哭笑不得。
李英歌隨便翻動動手中書冊,輕聲問道,“你是找誰刺探的動靜?抓人的陣仗擺得如許大,是大理寺哪位大人親身過來了?”
她見常青頂著滿頭滿肩的花瓣,不由又好笑又好氣道,“你這翻院牆收支的風俗可要改一改!謹慎再被老麻叔逮著,我和瑾瑜師姐可不管你,讓老麻叔溜著你滿練武場打,轉頭可彆和我喊苦喊累。“
更叫世人大跌眼鏡的是,啟陽帝疏忽彈劾蕭寒潛手腕狠辣的奏摺,一年前將蕭寒潛調離刑部,入大理寺觀政,凡是大理寺接辦的官員案件,都要經蕭寒潛終究決計。
而手握這把大刀的人,想必也和宿世一樣。
她確切操縱這四年所學,通過六爻術算出了方位和時段,由著常青遵循唆使找到產生禍事的詳細人家,但更首要的是,她曉得那位戶部左侍郎就是在這段時候出事的。
李英歌大感不測,愣神間,已被常青半推半拉的拐出了涼亭。
朝野表裡,可謂風聲鶴唳。
自從李英歌和陳瑾瑜一起拜入無歸道長門下,入住興園學藝後,謝氏就發話讓東跨院高低都改了口,不再喊李英歌的奶名,而是和陳瑾瑜身邊的丫環普通,跟著喊蜜斯。
但是乾王殿下作為男人,大抵不會喜好蜜斯這略顯“沉悶”的性子吧。
而李府落敗,卻和這父子三人逃不脫乾係。
謝氏和謝媽媽但是最在乎乾王殿下和蜜斯的乾係的。
李英歌垂眼收回視野,俄然聽到一陣輕淺的腳步聲,便頭也不抬的道,“常青,等送完針線,你去前院看看,師父現在可得空,我有事想就教他。”
四年前,蕭寒潛奉皇命入刑部觀政,差事又苦又累還不甚起眼,風景自是比不上如願入兵部觀政的武王,以及入禮部觀政的和王。
並冇有特地去刺探府裡,特彆是李子昌和李鏘、李銓父子三人的動靜。
四年來,每逢四時八節歸家,她都隻將存眷力放在她在乎的謝氏、李承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