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子彈廠[第1頁/共4頁]

綜合了一些論點,楊元釗給新的突擊步槍挑選的是7.0口徑,既不像是7.62和7.92那樣,比較沉重,倒黴於亞洲人利用,又不像是6.5那樣,停止力不強,很輕易產生穿透結果,且結果不強。

這個出產線的主動化程度不算高,5萬發的出產線,一共利用了217人,在楊元釗設法當中,最好把人數降落到50人擺佈,這需求出產線的慢慢完美,軍器的出產,特彆是槍彈和火藥如許的軍器,傷害性相稱的高,速率並不是獨一的目標,安然機能,纔是最強的目標。

120萬噸的銅,一定能夠全麵的擴大,但是對於包頭軍器產業,已經能夠算夠了,起碼能夠支撐幾年的時候,乃至因為這個特大銅礦的發明,讓包頭都鎮住了,銅在任何人的眼裡,都是錢,一個120萬噸的銅礦,摺合市斤在數億斤的模樣,如果製成銅錢,是一個極其龐大,讓人難以設想的數字。

槍彈,從出世的那一天開端,顛末端慢慢的改進,構成了相對比較穩定的製作體例,銅殼彈是根基的配置,一方麵銅的柔韌性好,抗壓的才氣也強,彆的一方麵,鋼鐵的槍彈輕易生鏽,不易儲存,銅殼就好很多,能夠說鋼殼槍彈,有很多的範圍性,比如在保養方麵,在高溫方麵,乃至是濕熱氣候下的穩定性,這中間銅殼槍彈都不具有如許的題目。

現在,如許出產線,就是出產7.0口徑的步槍,錚亮的黃銅彈殼,在工人和出產線的周到之下,成為了組裝好的成品,在查驗了以後,楊元釗拿起一個,他分不清如許的槍彈,到底具有如何樣的能力,但是看起來挺好的。

後代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三八式步槍,它就是6.5mm口徑的,如許口徑的步槍,具有不錯的機能,也合適亞洲人,特彆是東亞人的利用,成為了日本在二戰期間,首要列裝的步槍,隻不過,如許6.5口徑的步槍,也不是冇出缺點,因為口徑較小,停止力不強,大部分的時候,會產生穿透結果,並不能更好的利用。

幸虧,從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等國,另有之前意大利弄來的軍器專家,這些人當中的大部分,都是兵工廠的,乃至是直接從槍彈工廠出來的,楊元釗公道的把他們整合在一起,讓他們提出了假想,在包頭強大的產業加工才氣和整合才氣之下,終究群策群力之下,算是構成了一個小小的,日出產才氣是5萬發的小型出產線。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