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宮中,蕭銘直奔禦書房,不等蕭銘說話,蕭文軒說道:“看來你已經有了刺客線索。”
此時,蕭銘已經獲得了晉商的供詞。
“你肯定是齊王的人抓到了晉商?”蕭文軒問道。
楊震正在向蕭文軒細細說著甚麼,當楊震的話說完,蕭文軒的眉頭皺了起來。
(未完待續。)
他們在疆場為本身豁出性命廝殺,他卻連公道都冇法討回,今後誰還會為本身賣力。
檢查了一遍供詞,蕭銘點了點頭,因為他根基上已經肯定是二皇子了,因為他擊敗貝善時候不久,蠻族不成能這麼快就擺設殺手混入長安城,這些人蠻人能夠出去必定是背後有人大開便利之門。
這邊蕭銘出了宮門便返回王府籌辦返回青州,現在他不消上朝,也不必參與長安的政務,畢竟他是藩王,相稱於自成一國,乾與朝政反而是大忌。
“嗯,你措置的很精確,切勿和齊王的人產生牴觸,蕭銘的性子朕體味,雖說這兩年改了很多,但絕對不是一個吃啞巴虧的人。”蕭文軒暴露一絲苦笑,“現在需求等候的這個晉商到底在為誰著力。”
“兒臣已經讓人帶著那名晉商入宮。”蕭銘的話言簡意賅。
東方崛起的藩國將在此後不時候刻影響他們的餬口。
他跟從蕭文軒二十多年了,他對蕭文軒很體味,這些年他的啞忍也是為了大渝國的安穩,若不是如此,大渝國恐怕早就亂起來了。
為了安然,蕭銘讓李三將這個晉商安設在城外製止呈現傷害,現在他能夠直接去找蕭文軒把這件事說道清楚,不然他如何向死去的兵士交代,而青州軍又會如何對待他這個齊王。
待蕭銘拜彆以後,蕭文軒坐在椅子上深思了半晌,接著提筆在一張空缺的聖旨上寫了起來。
“殿下,這個晉商招了,的確是二皇子教唆他將這批蠻人賣入東宮的,並且梁王也曉得此事,這批蠻人恰是來自梁王的封地。”
而其他皇子此時也收起了對蕭銘的輕視,他們恍然大悟,現在這朝廷已經今非昔比。
李三將供詞交給了蕭銘。
至此,關於刺殺的風雲跟著聖旨而垂垂停歇,全部長安城頓時風聲鶴唳。
李三再向蕭銘彙報了環境以後出了城,在他來的時候密衛已經在鞠問晉商,當他歸去以後,密衛成員已經錄下一份供詞。
此次他就要讓部下的兵士們明白,他們忠心耿耿,奮勇殺敵,他一樣也不會負了他們。
而緊接著一道聖命傳達而下,二皇子不修品德,殘殺兄弟,目無國法,自此貶斥巴山,淪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