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能隻看眼下,還要著眼將來。”蕭禹當真地對著兒子解釋道:“二大王在北疆統攬兵權,對於二大王本身來講,實在並不算是一件功德。究竟上,二大王這些年來建立的功勞,具有的聲望,已經充足了,過猶不及啊!並且二大王耐久遊離於汴京以外,你感覺這是功德嗎?”
羅雨亭也是一表人才,眉清目秀。才學之上即使比不得蕭誠,來歲的進士試也冇有但願,但一個舉人,還是冇有題目的。
蕭誠明白了過來,但他仍然不覺得然。
這就像是看到本身辛辛苦苦顧問,長得水靈靈的一朵明白菜,將要被一頭哼哧哼哧的大肥豬給啃了的感受。
“為父也曉得羅頌此舉,天然有見風使舵之嫌,但是呢,在羅頌這個職位之上,他的見風使舵,代表的政治意義,可非同凡響啊。”蕭禹道:“其一,這裡頭,是不是有著官家的意義呢?羅頌一貫是官家最信賴的人,不然以他的年紀,又如何能遽但是入東府?其二,羅頌的表態,必定會影響到朝中另一部分文官,如此一來,二大王在朝中便可多出很多奧援了。”
蕭禹點了點頭:“許叔說得是,誠兒已經十六歲,來歲舉人試進士試一過,也可正兒八經的為官了,倒真是不能以平常少年度之。但這事兒,我還得與你分辯分辯。”
“恰是如此啊!你倒是看得準!”蕭禹笑了起來。“陳規陳景聖現在一門心機惟進東府,去嘗一嘗首輔的位置,天然不肯去北疆冒險。而彆的幾位嘛,都想更進一步,成為西府之首,能去北疆轉一轉,做上一任,再調回京來,這樞相之位,還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