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鳳州有兩條路,一條是老路,顛末環縣到慶州、涇州、鳳翔府、大散關再到鳳州,另一條是新路,沿淨水河南下,過固原、渭州、義州就到了秦州、鳳州。新路比老路近很多,但是新路另有很多黨項房當人的散兵遊勇,並不平安。郭炯仍然是走老路,雖說遠點,但是沿途安然並且能夠彌補糧食。
劉成通身後的十六名侍從在夏州吃夠了黨項人的苦頭,看到城牆上飄蕩的黑雕軍軍旗,均感覺揚眉吐氣,加快向同心城奔去。
“在夏州,李彝殷親信衛隊約稀有千人,都是從四州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構成。親信衛隊是重甲馬隊,據我察看。他們每次出動都是三百多報酬一隊,這是他們的一個建製單位。除了這些重甲馬隊外,在夏州城外還屯駐一支練習有素的軍隊,看虎帳大小,人數應當很多於兩萬人,這支人馬設備良好,並不遜於殿前司和侍衛司的禁軍,比黑雕軍稍有不如,主如果弓弩數量遠遠比不上黑雕軍,但是其他設備並不遜於黑雕軍,特彆是數千重甲馬隊,連戰馬都帶上鎧甲,這比黑雕軍的防護才氣要強一些。”
劉成通顛末兩年的軍隊餬口,特彆是出使了回骨和大蕃以後,眼界大為開闊,道:“黨項拓跋人占有四州之地,軍士有七八萬之眾,若他們和契丹族聯手,將對大林西翼構成龐大的威脅。我們對黨項人不成不防,要儘量製止他們坐大成勢。”
劉成通出使夏州有三項任務:一是責問宥州軍打擊鹽州一事;二是向李彝殷陳述曆害,讓他去了謀反之心;三是刺探黨項拓跋人真假。
眾軍士走出院子後。侯雲策和劉成通走進鬥室間。對於劉成通此行,侯雲策有太多的疑問,“想那李彝殷也是大林節度使,為何會如此對待西北麵行營的使節,他既然如此無禮,又為何要放你們返來?夏州環境如何?”
侯雲策取過輿圖,看了一會,道:“劉成通是很細心,是進士出身,又在朝廷任職的經曆,看題目的角度和淺顯軍士大不不異,夏州之事你能夠找他談談。或許他能夠供應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