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喚作“熙之”的,是幷州處置、雁門繁畦人莫含。莫含雖是文人,卻身形健碩,因為久經北地的風刀霜劍侵襲,麵龐顯得比實際春秋要衰老些。他是世居雁門的處所大豪,深悉胡族情弊,更兼宗族權勢頗盛。因此有關北疆胡族事件,劉琨常常向他垂詢。
本週忙了件大事,前後幾天腳不沾地,對我這個病號來講,的確是去了半條命了。不過好歹告一段落。各位讀者千萬包涵,小人明天爭奪二更,權乃至歉。
直至青龍三年,幽州刺史王雄調派懦夫刺死軻比能,又擁立其弟丶弟為王。鮮卑報酬了爭奪部族聯盟的首級職位,產生了大範圍的內鬨。數年間,種落離散,相互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邊疆這才勉強安寧下來。
這個話題,實在劉琨已經和部下們會商過很多次,做出的判定也早就明白。之以是向莫含扣問,實在不過是想藉此果斷本身的信心罷了。因此,當莫含侃侃而談的時候,劉琨微微點頭,卻並無言語。
說來好笑,鮮卑人的崛起,實在與漢朝大力幫助密切相乾。東漢初年,為了差遣鮮卑人與匈奴作戰,朝廷每歲以钜額資財餉之,按照史籍記錄,僅僅青徐二州,每年就要為此給付貨幣二億七千萬。在中原政權不遺餘力的拔擢下,鮮卑人確切將與匈奴作戰的任務完成得不賴。但匈奴式微以後,又有誰能夠與鮮卑人對抗呢?
在現在的大晉高官當中,劉琨是數量極少的具有雄才大略之人。身為幷州刺史,他早就對幷州北部這強大的鄰居加以探查,深諳其內幕。值此拓跋鮮卑局勢將變未變的關頭點上,也隻要他預做綢繆,千方百計地為中朝謀取好處。
好久以後,他才淡淡隧道:“記得傳令盧昶行事謹慎,務必保得溫太真安然。”
“祿官本是力微諸子中平常之輩,數十年來集合jīng力於整合拓跋鮮卑內部,鮮少參與部族以外的事件。但是他近年來不竭擴大權勢,其手腕純熟而暴虐。乃至有傳聞說,恐怕拓跋猗迤的暴亡也與他脫不了乾係。另一方麵,此人辦事公道、對待部下刻薄而有度量,很善於收攏民氣,獲得附從於拓跋鮮卑的很多部落支撐。拓跋鮮卑東西二部本來權勢相若,但祿官卻將猗盧死死壓抑鄙人風,招引其部落多量叛離。以當前的權勢而論,祿官距大單於之位不過毫厘之差罷了。以我看來,祿官其人彷彿檀石槐、軻比能,若他在祭天大典上勝利獲得尊位,隻怕北疆此後難有寧r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