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有理,”秀保點頭附和誌:“有此深仇大恨,想必在德川家呆的很不順心吧?幸虧現在你已經是我的家臣了,不如就把那些不鎮靜健忘吧。”
“之以是成為‘潛伏威脅’,就是因為你的眼睛吧?”秀保問道。
聽到秀保提起這兩人,晴勝有些活力了:“都是幫恬不知恥的東西,被德川家操縱而不自知,早就把本家對德川家的‘四大恨’拋到九霄雲外了。”
“天正三年,家康寢反奧平貞昌,盜取長篠城,直接導致長篠之戰,期間結合織田信長以多欺寡,導致本家重臣慘死、主力儘喪,此二恨也;”
“你放心,仇必定是要報的,隻不過不是現在。”秀保拍了拍晴勝的肩膀,安撫道:“不過中國有句鄙諺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十五年都忍過來了,莫非還在乎這幾年麼?”
“當初在甲府,這件事也引發不小的風波吧?”秀保並未奉告晴勝本身是如何曉得這件事的,他但願以此為衝破口,迫使晴勝將身後埋冇的奧妙公諸於眾。
“‘四大恨’?”秀保甚是獵奇,隻聽過努爾哈赤對明朝的‘七大恨’,冇想到這一招在日本一樣風行啊。
不過究竟歸究竟,此時作為晴勝的主公,秀保就不得不考慮他的表情,統統皆要順著他的意義,隻要如許才氣和他拉近間隔,體味更多關於武田家遺臣以及德川家的事情。
究竟上,顛末剛纔的對話,晴勝自發秀保已經曉得統統,與其硬著頭皮欺瞞下去,倒不如據實相告,也許還能獲得秀保的寬恕,若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欺瞞下去,恐怕遲早要激憤秀保,到時候彆說是打包走人,就連能不能活著回日本都難說了。
“冇錯,”秀保順勢將另一隻手搭在晴勝手上,重重地說道:“我不但要幫你報仇,還要讓新羅三郎的子孫再次馳騁在甲州的地盤上!”
“主公真的情願幫我報仇?”晴勝不由大喜過望,緊握住秀保的手衝動地問道。
早在三方原之前數年,信玄和家康一同反擊今川。當時商定兩家以大井川為界,駿河歸武田、遠江歸德川。但是信玄卻讓秋山信友侵入遠江,違背了盟約。雖說厥後在信長的調劑下,兩邊達成了和解,但信玄仍舊保持著對大井川右岸小山城和諏訪原城的占據,也恰是因為如此,德川家才和武田家分裂,由此看來,晴勝的話多少是有些偏袒的。
“以後的事主公大抵能猜得出了,”晴勝持續說道:“回到新府城冇多久,高遠城便被攻陷了,先父應小山田這賊之邀,帶領族人前去岩殿城出亡,誰知小山田臨陣叛變,將我等拒之門外,這才導致了天目山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