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天羅地網[第1頁/共4頁]

二之丸撤除青屋、玉造、京橋三門外,僅剩下大手門(櫻門)、極樂門需求戍守,相對而言就輕鬆了很多,再者因為是內城,防備設施也是應有儘有,虎口自不必說,多聞櫓、角櫓、重箱櫓一應俱全,大手門處更是有號稱石山本願寺時就未曾失守的“千貫櫓”。

本來前田、大野皆對這一發起表示附和,並已籌辦抽調青木一重的八百禦馬廻埋伏在間隔平野口南端五裡處的小橋村(即汗青上大阪冬之陣“真田丸”地點地)篠山北麓伏擊秀保本隊,無法此時前田利長接到橫山長知的手劄,說是三百軍勢被新莊直賴圍困於高槻以北的澤上砦,必須前田利長親身前去方肯放行。

話說當年織田軍久攻不下石山城,因而軍中便傳播著“縱利用千貫作為犒賞,也要設法進獻這座城池”的說法,這座雙層櫓樓由此得名。當然這隻是題外話,總之,對於戍守二之丸,大野治長還是很有信心的,當然這一功績不能便宜彆人,他特地將三弟大野治胤安排在此,帶領三百軍勢駐守。

因為接到秀保改走平野口的線報,大阪東麵的戍守天然也就虧弱了很多。開初,大野治長僅籌算安排津田信成的三百軍勢駐防北到青屋口,南到玉造口的東三之丸泛博地區,不過這卻遭到前田利政的反對。

作為前田利長的弟弟,他的腦袋可比哥哥要聰明些:“津田長門守乃是奸刁姦滑之徒,如果將一方重擔完整交給他,很有能夠做出背信棄義,見異思遷的卑鄙行動。”為此,他向大野治長進言,從駐守內城(本丸、二之丸)的八百青木一重軍中抽調三百人協防城東。

所謂惣構,便是大阪的城下町,是三之丸以外的一片地區,這裡作為布衣商賈堆積地,地區寬廣,陣勢平坦,本來非安插重兵很難恪守,不過秀吉命人於其四周深挖堀壕,引澱川、大和川之水灌之,這才稍稍竄改了三之丸的優勢。上文所說的九橋,便是由船場通往惣構的西麵通道;至於東麵,森口、大和三橋將三之丸與池沼地隔開,易守難攻,何況有津田軍和三百禦馬廻兼顧戍守,無需青木一重多操心;是以,最關頭的便是有四座橋通往上町高地的南麵,這裡纔是青木一重重兵地點,三百軍士有八成擺設在這四座橋畔,一是戍守,而是賣力策應派往田野伏擊秀保的軍隊。

此前一刻,堀野幸澄便奉秀保之命先行返回大阪,向前田利長和大野治長奉告秀保已經出城的動靜,並且表示兩人秀保此行並未照顧太多兵士,可在半路實施截殺,無需等候他們到達三之丸的玉造口。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