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節 日露戰爭顯端倪[第1頁/共4頁]

“嗯,此戰一開,遼東必定生靈塗炭,畢竟都是國人,我想山東商會和佈政使衙門也要安排好救災的糧食和居處,秉三兄、杏村兄就奉求您二位了。”吳宸軒叮嚀下去,苗二哥和熊希齡都點頭應諾。

英美兩國對於日本賜與了大量的經濟援助,為日本的擴武備戰輸血打氣。當然報應不爽的是,這些靠著英美援助武裝起來的日本陸軍,恰好是今後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猖獗的搏鬥“米英鬼畜”的中堅力量。能夠說如果不是英美的輸血,很多厥後的日本戰犯都冇有機遇參軍,或者就是進入軍隊,麵對本小利薄的日軍也不會生出蛇吞象的野心,看來“出來混老是要還的”。美英的鼓動終究讓很多無辜者送了性命,當然最後他們本身也冇有逃脫反噬的惡果,隻可惜政治家老是短視的,好了傷疤的美國人還是把狼崽子當看門狗養,或許將來還得被咬的鮮血淋漓才氣下決計一棍子超度了這個猖獗的主子。

美國人也不是甚麼好鳥,自知冇法獨占一塊地盤,乾脆推出一個“流派開放”的政策來噁心大師。美國本錢幾度想插手中國東北,都被老毛子翻臉不認人的拒之門外。為了突破俄國對我東北的把持職位,美國當局理直氣壯的站在日本和英國一邊。

法國此時仍然忠於俄法聯盟。俄法兩國針對英日聯盟在彼得堡頒發宣旨,宣稱兩國對於將來遠東或中國產生竄改時,為庇護兩國之好處,儲存其自在行動的餘地。這是把法俄軍事聯盟推行到遠東,鋒芒毫不粉飾的指向英日聯盟。當然法國本身並不但願俄國把首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以免減弱俄法聯盟在歐洲對於德國的氣力。傻瓜纔會為了彆人家萬裡以外的好處而去拿本身的國力來冒死,是以法國對俄國遠東政策的支撐有必然程度的儲存。

這位熊希齡同窗不曉得,如果不是吳宸軒從中作梗,這家已經跟著舊主趙爾巽一起出關上任,現在該是東三省的屯墾局總辦,正在烽火裡煎熬呢。熊希齡自從接過佈政使衙門的差事,幾近是一心撲在這山東的政務上麵。現在十府兩州的地盤上,熊經曆的官聲已經能夠適時箭使喚了,正牌藩台吳大人常常領兵出征或者在西市場的商會裡算計銀錢,冇工夫措置這些政務。至於山東的當家人巡撫端方,前一段迷上了呂劇,現在整天泡在膠濟線濟南車站南麵的北洋大戲園子裡聽戲學戲,時不時還客串一把,票友當的甚是專業。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