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許的喪失讓兩邊都很難接受,即便冇有中國在東線開戰,俄德兩國也不成能持續這類高烈度的鏖戰。中國國防軍挑選的開戰機會剛好是紅俄軍隊方纔獲得階段性勝利,但是職員設備喪失慘痛,並且師老兵疲,主力又闊彆東線的機會。三十多萬人的東方麵軍實在不過是二線軍隊和一些勞改分子構成的所謂衝鋒營,貧乏重兵器,特彆是防空火炮和長途反裝甲火力弱的不幸。彆說成建製的裝甲兵,連能用來矯捷的汽車都很少,獨一不算貧乏的就是3萬多人馬的哥薩克馬隊,但是在正麵疆場上這類陳腐的兵種冇法和中國的空中馬隊對抗。
中國國防軍總參謀部評價德軍的損踐約為360,000人陣亡,受傷,失落,被俘,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1,030架飛機被擊毀。而呼應的紅俄軍方麵一共863,303人陣亡、受傷或被俘(庫爾斯克防備戰177,847人,奧廖爾打擊戰役429,890人,彼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打擊戰役255,566人),6,7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2,2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從鄂木斯克到納濟瓦耶夫斯克,然後是伊西姆、戈雷什馬諾沃,第12個人軍僅僅用了4天就跨域了700千米的進犯間隔,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敏捷向秋明地區進犯進步,途中的俄軍防地連開仗的機遇都未幾,隻如果假裝不到位的都成了空中打擊的靶子,冇有小口徑高射炮的威脅,進犯直升機更是作為裝甲集群的前鋒利用,常常等中國國防軍第12個人軍的裝甲兵一絲不苟的排成楔形打擊隊形,然後向著仇敵的既設陣地衝鋒的時候,能發明的目標多是一些被震得暈暈乎乎,如同行屍走肉普通的紅俄步兵滿天下逛遊。偶爾一兩門37毫米戰防炮都成了“雪豹”坦克的大餐,讓跟在前麵的步兵戰車連開葷的機遇都冇有。步兵們更是窩在裝甲運送車裡,架著衝鋒槍卻找不到幾個能射擊的目標,全部裝甲集群更像是挪動的物質回收公司,外帶客串一把收屍隊的乾活。俄軍在東線僅存的四百多架戰役機連升空的機遇都冇有,分撒藏在樹林裡山洞裡,最後很多成了中國國防軍的戰利品,導致厥後很多中國都會的廣場上都有刷著紅五星的紅俄戰機做景觀。
8月24日,秋明的槍炮聲停歇了下來,僅僅一個十一萬人的b級個人軍,就讓紅俄的東方麵軍喪失了二十多個師,十幾萬軍隊。最讓紅俄最高統帥部不能接管的還是這個個人軍內裡有四個外籍摩托化步兵師,而此中戰績最為超卓的竟然是白俄二代構成的第52摩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