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節 葉爾紹夫的會師[第1頁/共4頁]

“目標鎖定,開仗”車長的指令方纔出口,炮長的觀瞄鏡裡,傻頭傻腦的KV1還在那邊跟個傻麅子一樣等著捱揍,他腳底的踏板毫不躊躇的踏下去,一枚頎長如針頭的尾穩脫穿彈脫殼而出,不到兩秒以後,那輛KV1的車體上就穿了一個小小的孔洞,但是接下來的就是高溫射流引燃了柴油和彈藥,貌似矮壯細弱的KV1變成了一座熊熊燃燒的篝火,其他跟從的幾輛T34如同吃驚的兔子四散奔逃。

國防戎服甲設備研討部分顛末量年的生長,從初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已經演變成了明天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它的彈芯的形狀近似長箭,彈身頎長,直徑20-30mm(初期型號能達到40mm),長徑比超越20:1,彈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飛翔中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這類近似長箭的形狀不但可減小飛翔阻力、保持速率,並且在和裝甲撞擊時感化麵小、打擊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因為尾穩脫穿彈的直徑遠遠小於火炮口徑,是以必須在彈芯上套一個彈帶才氣由火炮發射,彈帶的感化是密閉炮膛,並增大彈丸的受力麵積,使彈丸獲得高炮口初速。國防軍的尾穩脫穿彈炮口初速已經達到了1700米/秒擺佈,這相稱於5倍的音速,彈帶的外邊包裹著一層薄薄的銅箍,在彈丸飛出炮管的過程中銅箍會和炮管產生摩擦,在彈丸飛出炮管後,彈帶受氛圍阻力的感化而分裂、脫落,剩下的箭形彈芯則保持高速持續飛翔。

因為它完端賴動能粉碎裝甲,以是彈芯的動能和質料硬度便成了最首要的機能目標。為了穿過坦克裝甲,彈丸的硬度必須夠高,如許才氣在“硬碰硬”的過程中占上風,動能對尾穩脫穿彈也極其首要,動能越大,穿甲能力越大。

9月25日,頓河方麵軍開端自行向北突圍,希冀能在中德包抄圈構成之前退回北方,以便集合兵力插手莫斯科的保衛戰。9月27日紅俄軍光複薩拉托夫並持續打擊,在德軍防地上翻開了一條寬廣的通道。然後頓河方麵軍大部於9月下旬進抵烏鱧揚諾夫斯克,並肯定能夠插手莫斯科保衛戰。紅俄主動放棄了南邊的大片肥饒地盤,以一億玉碎的精力在莫斯科四周的安插了7道防地,隻要效兵士們的鮮血去鋪出一條勝利之路了。

既然動能決定於速率和質量,在速率必然的環境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體例,故而穿甲彈普通由密度較大,較為堅固,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如許還能夠包管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落彈體的強度。國防戎服甲軍隊采取的質料是碳化鎢和貧鈾,此中,貧鈾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保持鋒利),是更加抱負的質料,不過因為貧鈾具有輻射,加上目前的其他國度的坦克還底子不具有抵抗鎢芯尾穩脫穿彈的防護力,以是貧鈾彈獨一極少數的庫存,如果用在對紅俄的這些傻大黑粗身上就不但僅是華侈了,那的確就是華侈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