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1頁/共4頁]

以哈爾濱為司令部駐地的東北軍區,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東蒙、北興安(光複的外興安嶺地區)五個省,六個內衛縱隊和一個海岸巡防隊。

在北方疆場上賺的盆滿缽滿的環境下,中國在一戰後並冇有像英法美那樣大肆淘汰軍隊,而是在共和十年蒲月,在濟南的國防部召開了武備政策研討會,在集會上,中**方肯定了下一步的軍隊生長綱領:

在一戰結束後,德國撤兵,紅俄軍幫忙烏克蘭建立了紅色政權,畢蘇斯基的法西斯獨裁當局在帝國*主義本錢權勢大量的資金和兵器彈藥的攙扶下,共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波軍建議打擊,5月7日占據基輔。紅俄軍於5月26日轉入反攻,8月中旬進抵華沙城下。因為戰線太長,波軍建議反攻後紅俄的兩個個人軍被迫撤退。10月12日,兩邊在裡加簽訂寢兵和談,第一次俄波戰役結束。

以廣州為司令部駐地的東南軍區,下轄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台灣(尚未光複)、海南7個省1個島嶼直轄區,八個內衛縱隊和五個海岸巡防隊。

為適應新的作戰情勢,紅俄軍統帥部於9月下旬將南邊麵軍分編為南邊麵軍和東南邊麵軍。10月,農工黨中心政*治局決定死守圖拉和莫斯科,在南線集合根基兵力,東南邊麵軍則臨時轉入防備。10月11~12日,南邊麵軍在司令A.I.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約瑟夫.朱利什剋夫帶領下,在奧廖爾─克羅梅地區和沃羅涅日地區建議反攻,至11月中旬前後光複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而後,南線的反攻生長為兩個方麵軍的總攻:南邊麵軍在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作戰;東南邊麵軍以右翼打擊新切爾卡斯克,以右翼打擊察裡津。

當然最為特彆的還是由收編的高爾察克殘部和部分白俄前甲士構成的四個外籍摩托化步兵師,這些外籍步兵師固然在中國國防軍的掌控當中,卻並不是國防軍的體例內軍隊,算是國防軍的外籍兵團,駐防在貝加爾地區和阿斯塔納地區,成為北方調派軍的幫助軍隊。固然是幫助軍隊但是其吃的穿的用的一水的中國國防軍正規設備,比起被打的失魂落魄的高爾察克的“俄羅斯複**”要強百倍。實際上如果純按戰役力計算,俄羅斯複**已經能夠除籍了,高爾察克部下的三萬多人除了幾千條步槍以外,就再也冇有能算得上正規軍的東西了。不得已,杜子成中將隻得答應他們退往伊萬諾夫斯基地區休整。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