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猶在那邊糾結該如何說才氣壓服皇父不去看那幾捲紙,聽到胤礽說不是不肯給他看的康熙內心已然拋開了之前的沉悶感,不等胤礽“隻是”出個下文,便伸手將那幾捲紙翻開來細細看了起來。
待胤礽也看得差未幾了,康熙的威壓也施得差未幾了,他端起一旁的杯子,淡淡的開口:“郭琇,你可知你彈劾的是何人?”
胤礽筆跡的中間,還吊掛著幾副意味君子的竹畫,遺世而凜然,卻又帶了幾分淒然與孤零,康熙的目光在上麵逗留了半晌後,道:“胤礽,把這幾幅畫作取下來吧,即使君子之道很好,但這幾幅,總有一種不祥之感。”過分清冷了。
室內一時靜下來,康熙摸出胤礽的那張畫卷,複又看了起來。
他說著,將手中的奏摺恭敬舉起,等候小寺人前來策應。
郭琇這小我,康熙對他的印象很深,他是本年才見到這個漢臣。聽聞他三十一歲考中秀才,三十二歲落第人,三十三歲中進士,康熙倒是在本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釋服後第二日,才第一次見地到這漢臣的膽識和本事。
胤礽的手就停在離紙半寸的處所,聞得此言,隻能心不甘情不肯地將手收了返來,臉上還要揚起比哭還丟臉的笑:“皇父……”
而餘國柱則為納蘭明珠的翅膀,時人稱他為“餘秦檜”。
康熙看著列舉在上麵的諸多證據,心中為了朝廷多了一名敢直言的忠臣而大悅,當即便派密探前去詳查一番,獲得的答覆與奏摺上所言如出一轍,他次日早朝便奪職了勒輔,將佛倫降職,同時將郭琇升任為僉都禦史。
郭琇又頓了頓,再冇見康熙叮嚀,便麵朝著康熙緩緩退出。
之前看到有女人對納蘭明珠、納蘭成德的名字提出了質疑,感覺納蘭明珠、納蘭成德就是他們的名字,而非明珠、成德。我想了想,又去查了百科和文獻,百科上麵是說納蘭明珠和納蘭成德姓納喇氏,乃葉赫那拉氏的族人。追溯汗青,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道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鼻祖,即葉赫那拉氏。
至於保清的部分,之前21章的批評欄已經解釋過,這裡就不贅言了,咳咳……
第二卷看起來也隻是隨便的畫了幾筆,還是看不出甚麼。
梁九功趁著遞摺子的瞬息偷偷打量了眼康熙,卻隻見他麵沉如水,半點不露內心。奉養了帝王多年,貳心知此事隻怕不能善了,乾脆不再多想,溫馨地站到一邊,等候帝王的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