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也不算小了。
在收藏好和談後。
維迦在撤退的幾個小時後,他從火線窺伺兵的口中得知,王國並冇有遵循商定的18:00借道艾德城,而是在14:00就衝進了都會內。
不過凡事無益有弊。
但是為了保守起見,維迦穩了一手。
――――
但還是失算了。
如果他明天冇有穩這麼一手,提早命令全軍做好撤退籌辦,等構和結束後才集結軍隊、做好撤退打算,那麼可不就是要到14:00嗎?
是以隻要這一份和談在手,結合王國隻要不彆帝國毀滅,維迦在兩年以內便能夠分批拿到他急需的戰役飛艇,了結他一樁冇有防空武力的芥蒂。
“莫非……又被看破了!”
他恰好是幫忙王國這40萬雄師回到國土,擊退帝國軍,在戰後還能管束帝國軍事,讓帝國不敢肆無顧忌、傾儘儘力持續打擊王國的盟友。
而坦尼爾恰好介於這三種之間。
前者老是保持明智以最優決策應對統統事物,後者的思惟捉摸不定,行事體例無跡可尋,你永久不敢包管他下一秒會做出甚麼事情來害人害己,至於最後者嘛――
他現在的首要之敵是帝國而不是維迦,乃至維迦臨時還是他的盟友,但便是在這類冇有涓滴動機的環境下,維迦還是提早瞻望到他要翻臉不認人,這就不由的讓坦尼爾心生佩服。
統統也正如坦尼爾所想的那樣,維迦確切冇有想到王國軍會殺個回馬槍。
開了城門,維迦的軍隊直接分開了艾德城,前後乃至連半個小時都不到,估計任何人都不會想到他能夠快到這類程度。
固然他感覺王國軍不會在簽下和談後俄然朝他策動打擊,畢竟王國當務之急是解了巨龍之城的危急,而不是持續跟他這個“友軍”死磕,這一點坦尼爾略微有點明智都應當曉得。
是以等當天下午14:00,坦尼爾帶著軍隊、掐著時候來到艾德城的時候,他冇有找到維迦的半點蹤跡,留下的隻要一座死寂的都會。
也應當明白,國度與國度之間哪有甚麼絕對的仇敵和盟友,隻要有著好處的存在,盟友能夠反目成仇,仇敵也能夠握手言和。
就算是這麼天馬行空的設法,都冇能瞞過維迦的眼睛,他另有甚麼好說的。軍事才氣孰高孰低這件事情,已經明顯白白的擺在了他的麵前。
今後到了真正需求構和的時候,其他國度很有能夠以此為由直接回絕王國的構和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