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頭,把平西王和他的通訊內容儘數說給了鞏焴聽,模糊間,鄧名有了種不好的預感。“這老賊!”鞏焴又恨恨地罵了一聲,但臉上卻冇有涓滴的驚奇之色,或是對吳三桂這類小家子氣有涓滴的鄙夷,隻要深深的悔恨之色,彷彿早就推測了會有如許的環境呈現普通:“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樣。”“二十年前?”鄧名立決計識到那恰是風雲突變的崇禎十七年,它另有兩個名字,彆離是永昌元年和順治元年。李自成進入北京短短幾十天,就遭受一片石慘敗,黯然退回了陝西。之前鄧名曾經向親曆者劉體純問起過這場決定天下情勢的大戰,而獲得的答覆隻要簡樸的一句:“我們被韃子和吳賊偷襲了”,除了這句以外劉體純再冇有第二句,鄧名見對方涓滴不能放心天然也不會持續問下去,固然他對這場大戰的前後顛末非常有興趣。見鞏焴能夠要談起一片石之戰,鄧名就耐煩地等著,並冇有停止任何催促。在鄧名的宿世,汗青研討者大部分都以為這表示出了多爾袞的雄才大略,早在李自成到達山西的時候,多爾袞就對八旗宣佈現在和滿清爭奪天下的,就是李自成個人。但為了麻痹李自成,多爾袞還寫了一封信派去送給李自成,宣稱情願與叛逆兵結合討伐崇禎。而目光不敷弘遠的李自成確切入彀,對滿清毫無防備,以是纔有山海關的清軍俄然攻擊和順軍突如其來的崩潰。和這個論述不符的事件都被滿清官修史者成心偶然的忽視,比如多爾袞這封信在順軍那邊的反應,以及順軍對此的答覆。鄧名對此天然也是一無所知,半晌後鞏焴冇有立即講授山海關之戰的顛末,而是扣問鄧名的印象,鄧名當即就老誠懇實地說出了他的實在設法:“闖王當時應當是有些粗心了吧。”“本來國公也是這麼看的啊,不過也難怪。”鞏焴點點頭:“國公真的和皇上毫無乾係嗎?”鄧名曉得鞏焴在暗裡扳談時,“皇上”兩個字指的隻能是李自成,聽到鞏焴又一次提出這個疑問,鄧名苦笑道:“鞏老先生都是第幾次問這件事了?我確切和闖王無親無端。”“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闖王入北京,後三天,也就是二十二日,”鞏焴終究開端報告當年的顛末:“吳三桂給他的老子寫了第一封信,內容大抵就是問我們是否攻破了北京,他家人是否已經出城,並且叮囑他老子不要多帶銀子,十足埋到地下去最好……”“這個關頭還在
第五十二節 往事(下)[第2頁/共5頁]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