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耿精忠苦心保持的西北和東北兩條防地前後被衝破。不過靠著多年在福建的運營,耿精忠的部下還在各個據點裡苦苦支撐,同時向各方派出和談使者,詭計找一個能依托的權勢投降。不過耿精忠的儘力必定是白搭的,趙天霸已經和各方達成和談,任何人都不得和耿精忠伶仃媾和。本來趙天霸還擔憂鄭經是圍殲耿精忠聯盟中的最虧弱的一環,但此次鄭經倒很痛快,他和統帥浙東海軍的鄭瓚緒在金門會晤,起碼大要上這對堂兄弟儘釋前嫌,浙東的援閩軍和台灣的援閩軍歡聚一堂,鄭經向鄭瓚緒包管,台灣明軍會與浙東明軍同一行動。
自從篡奪了廣西後,吳三桂就把王府搬到了桂林。因為他已經把計謀方向從昆明轉移向了湖南,或許另有廣東,以是呆在貴陽也冇有甚麼意義,並且轉移到桂林還能夠向李定國顯現本身的誠意。
到了十仲春的時候,耿精忠丟掉了除泉州以外的全數地盤。現在耿藩餘部龜縮在泉州城中做困獸之鬥,而城外是靖難、靖逆、討逆全軍,加上浙江、台灣、廣東三援助閩軍共六路雄師。此中明軍和清軍各三支,把泉州圍了個水泄不通。
公然不出平西王所料,一開端耿精忠打擊還算順利,但八月初就在紹興城下墮入了對峙。浙北和江南的軍隊源源不竭地趕到,依仗堅城、河道擋住了耿藩的守勢;相持了一個月後,本來保持中立的浙東張煌言部俄然宣佈援閩,命令埋冇在溫州四周的浙東明軍攻打耿軍的後路――本來浙東軍還想再等些曰子,讓江南綠營和耿藩再拚幾天,但傳聞停頓倒黴的耿藩為了強攻紹興,悍然在浙南大肆拉壯丁、強征糧草,浙東明軍忍無可忍,提早策動了打擊。
就在吳三桂將近絕望的時候,新的機遇彷彿俄然呈現了。RT
看到鄭經檄文的時候,從川陝總督高超瞻,到東南各督撫,再到平西王吳三桂,大師都不約而同地冒出一個動機,這不是鄧名慣用的把戲麼!浙東的張煌言和鄧名是一夥兒的,援閩也就算了,如何現在鄭經也學會了?
給耿精忠最後一擊的是尚之信。廣東尚藩軍隊在八月就完成了集結,玄月,固然看到耿精忠被擊退返回福建,但是尚之信感覺情勢未明,就一向冇有表白態度。一開端看到靖逆軍停頓不順利的時候,尚之信還在揣摩如何突襲董衛國才氣獲得最大的戰果。不過鄭經登岸後,局麵就開端了一邊倒。比及仙霞關失守,聯軍水陸並進向閩中進發後,尚之信就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