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城破羌(1)[第2頁/共3頁]

錘頭是一個橢圓形,每個錘身上都被打磨出了六十四個菱形的平麵。

“當年老主公麾下四大師將,槍為馬氏後嗣所留,刀被龐、嚴、黃三家所得。剩下的錘,就歸了咱家的先人統統。這個箱子裡裝的就是伏波將軍留下的金錘。”

“其他三家厥後都不知所蹤,我們也不清楚他們去了那邊。歸正,老主公當年一身絕藝,縱橫疆場無人能抵擋。槍、刀、錘,再加上他的兵法,合稱四絕。”

伏波將軍馬援?

董俷傳聞過這個名字。評書裡不是說過,西涼錦馬超就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先人嗎?馬超是誰,就不消在這裡贅述了。董俷在來到這個期間後,也聽人提起過馬援的名字,傳聞光武複興的時候馬援是劉秀的部下,所向無敵,是個大牛人。

不在三國的期間,你永久冇法曉得讀書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先不說這時候的紙張並不提高,大部分的書都是有竹簡做成。並且冊本多數是由世族門閥所節製,作為淺顯人想要讀書,絕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董家在臨洮很有職位,家裡也有些藏書,可多數不為董俷所愛好。董俷乃至很噁心的想:早曉得是這模樣的話,上輩子先背熟了武經七書再重生,總好過每天看些之乎者也。

阿誰奇醜的少年,天然就是董俷。

“左手錘一百五十斤,右手錘……嗬嗬,一百九十四斤!兩把大錘,共三百四十四斤重。”

董俷腦袋嗡的一聲,立即懵了!

“這叫甚麼錘?”

可提是提起來了,可彆說揮動,就連走路都成題目。一口氣泄了,大錘轟得落在車板上。牛車的車板隨之破裂,大錘連著幾個箱子,一下子都掉在了空中上。

董俷有種時空龐雜的感受。擂鼓甕金錘?這個名字好熟諳啊!

成方上了牛車,把三個箱子彆離翻開。

董俷的日子變得更加辛苦了。

******

除了要對峙每天練習五禽戲打熬力量以外,上午和三個教員讀書識字,下午就在奶奶的房間裡聽成方朗讀馬援留下來的兵法戰策。到了早晨,則練習那長恨錘法。

貌似評書《說唐》和《說嶽》中都有呈現,一個是隋唐第一條豪傑李元霸的兵器,一個是嶽家至公子嶽雲的兵器。如何,如何這擂鼓甕金錘在三國就呈現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