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賢侄,此後你籌辦何去何從啊。”緊接著,況元祝又道。聽到這裡,林源心中一鬆,曉得先前的話題,並不是況元祝思疑甚麼,恐怕是想活潑下氛圍,預熱下一個話題罷了。但還真彆說,這個題目不管對他還是對林源,都問到了點子上。
細細咀嚼著珈藍斟滿的第三杯仙之茗,林源心中很快有了定計。
公然,跟著第二杯茶下肚,他能夠感遭到,茶水在體內敏捷被分化後,再次化為幾道肉眼看不見的細絲,臨時將之視為一種能量吧,就見這絲絲能量在林源體內四周遊動,給他滿身帶來一陣清冷、舒爽的同時,似是在尋覓甚麼。分歧於第一次品茶,當時林源隻能淺層次、大略地從觸覺感受體內的竄改,但跟著第二次的兩杯茶下肚,固然一樣看不見,但每一杯帶給他的感官體驗都是截然分歧。林源俄然發明,對身材內部有了一種詳確入微的感受,茶水自入腹後的每一絲意向、乃至每一絲竄改,都能夠實在地反應在他腦海中。這意味著甚麼?意味著林源開啟了心之眼。何謂心眼?陳腐的佛經有記錄:“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這心眼就是指心所察之如眼之所見。說的淺顯易懂一點就是,體內有了一隻眼睛,以是體內的氣象就如肉眼親見普通。當然,既然說是心眼,就分歧於肉眼,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眼睛,而是指一種感受,如果硬要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的話,隻要傳說中的“第六感”能夠闡述此中玄之又玄的意境。
說到底,林源的心眼還處於初級階段,隻是數倍強化了第五感罷了,離貫穿第六感有千裡之遙,就更不消提入微了。不然頭緒也好筋骨也罷,哪怕是體內一粒分子乃至原子的一絲纖細竄改,都難逃他的法眼。甚麼叫做入微?這就比如,林源的肉眼本來隻能看到0。1毫米以上的物體,但現在卻能夠旁觀小於0。1毫米的物體或者征象。心眼也是同理。而真正的入微已經不範圍於“眼”了。乃至延長至彆的四感,乃至超出五識,達至第七識乃至第八識的境地。傳說真正修至入微境地,就會衍生出各種不成思議之神通。當然,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