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初心[第1頁/共3頁]

朱栩喝了口茶,麵露思忖,道:“孫閣老說的有些事理,還不敷透辟,另有哪位愛卿要彌補的嗎?”

世人聽著,不由得轉頭看向這二人。

王一舟帶刀,跟在朱栩身後。

題目是,上麵那位也是這個設法?

這些大臣都微微傾身,做側耳聆聽狀,內心卻更加不安。

“朕自小就不喜好看四書五經,神祖,父皇活著的時候朕還太小,皇兄活著時,三翻四主要朕多讀書,皇嫂還給朕請了教員,必然要朕好好讀書,乃嫡親身看著朕。朕當時才七八歲,可就是讀不下去,千方百計的偷懶。但是,朕喜好看史乘,各種傳記,從古至今的史乘,傳記,哪怕是彆史,不敢說都看過,但也看了大半,很有些設法,心得。明天,與諸位愛卿分享一下,從分歧角度來切磋一番,相互無益。”

“朕恍然大悟,歸之為‘初心’。朕找到了太祖為國為民之初心,諸位大人,你們可有建國那些功勞的‘初心’?他們一心為國,丟棄名利,清正廉潔,培養了洪武亂世,永樂亂世!”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目光看著朱栩,眼裡裡皆是深深的憂愁。

朱栩環顧一圈,從龍椅上站起來,麵露思忖的緩緩向台階下走來。

徐大化固然做了多年的工部尚書,但因為一些乾係,一向很低調,百官也清楚,對他都是不冷不熱。

朱栩話音落下,大殿裡還是溫馨,很多民氣機轉動。

王從義話音一落,餘大成出列,道:“皇上,臣有分歧觀點。何為君子,何為小人?王莽是小人嗎?霍光是君子嗎?東林不是號稱君子?禍國不甚?臣覺得,國之敗,法紀之失也,如果太祖法紀一向能嚴守到現在,何來土木堡之敗?又何來魏忠賢之亂?國之重,莫過於法紀。”

孫傳庭已經推測朱栩會問他,從步隊裡站出來,抬手道“回皇上,臣覺得,國之亡替,天子即使有責,為臣者責更大,天子托政於百官,百官當經心極力,為天子分憂,為百姓謀福,朝代更替,天子責三,臣者責七,興亡皆繫於民氣,民氣失,君臣徒然。”

他說完,前麵就冇人站出來了。

他們本就在擔憂朱栩這一次在籌辦停止某些‘大行動’,現在,是要來了。

傅昌宗說完,周應秋出列,道:“臣也如此以為,君子小人古來無定論,如果律法長存,大家須守,不得逾矩分毫,又何懼君子小人?”

楊景辰一說完,深惡黨爭的方孔炤出列,道:“臣附和楊大人所言,國之昌隆在於朝廷,若朝廷敦睦,百官無憂,經心國事。如果黨同伐異,官吏驚懼,百姓與之蒙難。臣以為,黨爭為國禍之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