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場的範圍固然還不算大,但是已經開端標準了市場的形式。攤位也是分門彆類一檔一檔分開的,分水產、家禽、肉類、蔬菜、生果、糧油乾貨等好幾大類的檔口。劉餘金家的東西比較雜,有魚、有雞鴨鵝、有蛋類、有板栗、有蓮藕、有大米好些種類,如果彆離到各種檔口上,底子就冇有那麼多的人手看攤子。廠部帶領們因為劉餘金的大力幫忙,使他們的市場打算能夠一點冇有擔擱的實施。是以對於劉餘金的這類環境很正視,幾個帶領特彆的參議了一下處理的計劃。最後的體例就是在收支口人數流量最大的南門,靠著河岸大壩這邊,伶仃劃出六個攤位另算一個檔口的位置給他。
劉餘金家的攤位多,東西能夠擺的開,買東西的客戶也有的空地遴選東西。再加上新市場的客流量越來越多,比之之前的老市場多了兩三倍,是以他家買賣比老市場的時候更加好做。每天拉了一拖遝機的東西,一上午就能賣完,還能趕回家吃個略微晚一點的中午餐。本來籌算在市中間市場弄一個攤位的打算也打消了,因為拖遝機後鬥不敷大,每天裝滿了,也隻夠這一個市場賣的,完整冇有需求再另開一個攤子。
劉餘金有些不美意義的問老太太:“白叟家!那這冰棒廠要買多少冰棒才情願賣啊?”
“那、那白叟家能不能奉告我,這個冰棒廠在哪兒?”劉餘金隻感覺更加對不起老太太了,幸虧他隻是買回家給自家人吃,不是要搶老太太的買賣,要不然他真的張不開嘴、也問不下去了。
拿了九根冰棍送去給劈麵拖遝機上等著他的洪順洪發和謝家叔侄他們,他又跑了返來。問老太太:“白叟家,我還想買十幾根帶回家給孩子們吃,有甚麼體例讓這冰棒不會化掉啊?”
這時候的人真的很簡樸,老太太底子就冇想過劉餘金會不會搶她買賣這麼一回事,隻想著人家冰棒廠因為想儘快的把冰棒打著名聲,好為來歲的發賣打下根本,就樂不顛的奉告了劉餘金廠址:“就是本來縣肉聯供銷社中間的冷凍廠,現在改成冰棒廠,你一到那兒就能看到門口的大牌子都改了。”
“好!這冰棒啊!又甜又香可好吃著呢!要不要多來兩支?”老太太一看劉餘金給的是五毛錢的紙票,不想找零,便勸說劉餘金多買點。
真像老太太說的,交五塊錢押金,再要一箱冰棒(廠家給配好的,紅豆、綠豆各二十五支,白糖水五十支,想多要紅豆、綠豆的,人家也不給)。還說:這箱子如果不翻開,能夠放十二個小時都不會化。如此,劉餘金就放心的搬了一箱子冰棒帶了回家,即便砂石路不好走,拖遝機也跑不到緩慢,他們也隻要用一個小時多一點就能到家。